2003年3月,美英兩國決定入侵伊拉克、推翻薩達姆•海珊(Saddam Hussein)。在那之後發生了很多事情,最引人注目的是「阿拉伯之春」革命浪潮。如果這場革命浪潮能席捲伊拉克,那麼薩達姆可能會被伊民衆趕下臺,根本無需國際社會對伊進行干預。但事實卻並非如此,伊拉克戰爭已過去十年,而美國、英國和中東仍生活在這一重大決定的陰影下。
關於這件事,主要有兩個問題需要回答。這場入侵是否正確?我們從中汲取了什麼教訓?第一個問題的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不錯,薩達姆是一個暴君,他在科威特以及在打擊庫德人方面的記錄確實讓西方感到擔憂。但在「9•11」恐怖襲擊後,小布什(Bush)政府卻企圖把他與奧薩馬•本•拉登(Osama bin Laden)聯繫在一起,將二者的所作所爲視爲某些穆斯林向美國發起的粗暴挑戰的一部分——小布什政府的這種做法是錯誤的。
美英兩國嚴重誇大了伊拉克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兩國發動這場戰爭的依據是,西方能在轉瞬之間讓伊拉克實現民主。最重要的是,這場戰爭讓美英捲入了一場長達8年的衝突,讓它們無法專注於確保阿富汗的安定,從而耽誤並最終損害了阿富汗的進展。伊拉克戰爭可以說是二戰以後最大的一場外交失誤。
您已閱讀43%(505字),剩餘57%(67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