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化

品牌全球化,與輸出內卷的區別是什麼?

在巨擘交戰捲起的飛輪之下,出海的產品賣家如何順勢起飛,避免陷入內卷的利潤窪地?專訪飛書深諾的創辦人兼CEO沈晨崗:針對海外用戶塑造的品牌更具備全球競爭力。

奢侈品
激進與務實之間:一個西方奢侈品牌的中國探索之路

卓睿、林秋彤:在商業環境日趨複雜的今天,奢侈品牌該如何在國際化的過程中保持靈活性與創造力?

人民幣
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再逢良機

沈建光:在升值背景下,擴大金融開放,放松管制措施,鼓勵企業走出去,加速資本雙向流動,有助於維持匯率穩定,亦能爲人民幣國際化提速創造良機。

教育
中國高校的國際化改革應該完善而不應放棄

餘智:中國高校過去20年人才錄用與考覈評價的國際化改革總體方向是正確的,應該堅持並完善,而不應該否定與放棄。

人民幣國際化10年回顧和展望

李永寧、溫建東:人民幣國際化10年曆程,反應了中國國家金融戰略的探索。人民幣國際化未來的市場之路在哪裏?

996工作制與中國科技企業的國際化

劉遠舉:當不同的經濟體在短期內競爭,低人權優勢的確是可以發揮作用的,這是競爭的趨低模式。

華為
面對危機,華為需要更多的權利空間

劉遠舉:當中國從賣襪子襯衫變成賣機牀手機之時,貿易就會陷入猜疑困境。這個困境會在中國所有具有黑箱色彩的高科技產品與服務中存在。

日本
鼓勵多語種交流的日本國際學校

New International School of Japan希望學生使用一種以上的語言交流,認爲社交能力和國際化視角比學習語言更重要。

從萬科到萬達,大佬的黃昏

徐瑾:今年不少中國企業家老面孔離場,或也是商業大佬從國際市場上回撤開始。所謂守規矩既是對市場,也是對監管者。日本企業的國際化,對中國有何啓示?

債券通
「債券通」有何意義?

巴晴:成熟債券市場對人民幣承擔國際貨幣職能起到支撐作用。債券通爲之提供國際制度和平臺,減低交易成本和資訊壁壘。

全球跨境資本流動:衝擊與挑戰

國際結算銀行潘凡軻、舒暢:跨境資本流動對金融穩定提出挑戰,投資者羊羣行爲或導致金融衝擊。爲何亞洲受金融危機影響相對小? 資本流動如何影響貨幣政策傳導?

中國企業全球化呈現諸多新特點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主任王輝耀:《中國企業全球化報告(2015) 》發現,民營企業成爲「走出去」主力,投資主體多元化,投資集中在中小規模,區位選擇出現新趨勢。

人民幣
人民幣意外貶值加大貨幣戰危險

中國改變了歷來在經濟緊張期奉行的不貶值政策,但「一次性校正」不足以重振出口,市場將加大貶值預期。除了與別國爆發匯率戰的危險外,北京還須警惕來自華盛頓的政治壓力。

人民幣
中國匯改十年的成就與缺憾

中國社科院張明:匯改十年的最大成就,是糾正了人民幣持續被低估的境遇。但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至今尚未完成,中國仍要謹慎對待資本賬戶開放這道防禦危機的最後防火牆。

人民幣
中國人民幣自由化避開資本管制問題

中國央行一位高級官員稱,中國距離資本項目可兌換的目標已不太遠。這凸顯出,北京方面的看法是,嚴格控制跨境資本流動與人民幣可兌換並不矛盾。

sdr
人民幣國際化:不必太在意SDR

FT中文網撰稿人趙慶明:SDR曾被寄予厚望,人民幣是否成功加入SDR,也被視爲其國際化的重要條件。但SDR僅僅是符號,人民幣國際化歸根到底取決於內功。

中國如何推動「走出去」更加有效?

安邦諮詢:據稱中國和巴西將在李克強出訪期間達成500億美元以上的投資協議。但中國應理解對方需要什麼、中國的競爭優勢是什麼,不做一廂情願的硬塞式行銷。

人民幣
人民幣離儲備貨幣有多遠?

滙豐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中國在經貿規模、金融市場發展、政策支持和宏觀經濟穩定性方面的條件均已齊備,但人民幣能否真正成爲國際儲備貨幣,仍取決於自由兌換的推進程度。

人民幣
人民幣或遇「升值天花板」

中國社科院張明:今年中國外匯儲備餘額可能有所下降,此格局若體現在外匯市場,將使人民幣有效匯率升值壓力明顯減弱。若美元持續強勁升值,人民幣將面臨較大貶值壓力。

人民幣
非中資企業青睞人民幣結算

調查顯示,過半非中資企業在中國內地以外使用人民幣支付,主要是爲了從較低的交易和融資成本中受益。預計未來5年會人民幣交易量將擴大一倍以上。

人民幣
人民幣國際化的全球銀行模式

上海交通大學潘英麗:國際貨幣發行國扮演著全球銀行角色,美國因此有大量利差收入。中國應成爲促進全球福利不斷增進的銀行,實現與全球利益相容的國家利益最大化。

人民幣
人民幣急需擺脫強勢美元之困

FT中文網專欄作家沈建光:美元反轉往往伴隨著全球性危機。強勢美元將是今年中國面臨的最大外部不確定因素,當務之急是穩定人民幣貶值預期,同時加速國內改革。

中國企業尚難征服世界

FT亞洲版主編皮林:隨著阿里巴巴等民企的迅速崛起,有理由期待中國企業將掀起一場世界風暴。但對多數中國公司而言,其國際擴張之路仍面臨著難以逾越的障礙:不僅國內外的監管鴻溝會不斷製造麻煩,對本國市場的依賴,也令其無法對海外冒險破釜沉舟。

滬港通
滬港通意在降低對美債的依賴

FT社評:滬港通儘管最初力度不算太大,但它仍然揭示出中國爲滿足自身需求而重塑國際金融格局的總體計劃。它意味著,中國力圖走出美元的陰影,降低對美國國債的依賴,爲其鉅額儲蓄尋求更健康的回報。

人民幣
人民幣升值過程或未結束

中國農業銀行範俊林:對比日德經驗,人民幣近期升勢提示貶值框架需反思;全球經濟進入動盪期,穩定比重上升,或促使當局加速升值促進結構調整。

人民幣
人民幣匯率註定會下跌?

中國強勁的出口數據並不能排除貶值人民幣以提振出口的必要性,不過中國政府卻可能因人民幣「國際化」而需要保持其匯率穩定,因此人民幣應該會緩慢貶值。

對於中企西進的幾大誤解

前沿策略集團助理副總裁周樂達:短短几年,中國公司已大舉走向西方,但人們對於中資企業西進有許多誤解,如「中國企業正在收購全世界」、「中國公司國際化是政府的要求」等等。真相如何呢?

人民幣
人民幣國際化的下一站

中國安邦集團研究總部:兩率市場化、資本項目可兌換與人民幣債券市場,可稱是人民幣國際化道路上的「三座大山」,一日不到位,人民幣國際化的根基就不穩當。

人民幣
短線觀點:人民幣資產的風險

人民幣國際化在推進,投資者是應對買入的前景興奮,還是應該擔心中國信貸泡沫收縮的影響?風險是巨大的,最大的風險來自過去十年的糟糕投資帶來的產能過剩。

人民幣
香港人民幣市場如何真正繁榮?

澳新銀行劉利剛、楊宇霆:香港人民幣存款規模迅猛成長,但大量存款用途非常有限,點心債也多爲短期債券,改善可有如下七項政策建議。

人民幣
分析:人民幣止跌的機會

如果中國央行引導人民幣走低是爲了阻止投機性熱錢流入,那麼近期中國已經出現資本外流。同時,很多指標已顯示中國經濟前景正在好轉,這將促使人民幣看空人士進行反思。

人民幣
人民幣國際化需要新引擎

新加坡華僑銀行謝棟銘:當單邊升值預期和無風險利差均面臨終結,人民幣國際化的關鍵在於會否成爲全球範圍投資貨幣,這與中國資本賬戶開放的中期目標不謀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