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人民幣國際化的全球銀行模式

上海交通大學潘英麗:國際貨幣發行國扮演著全球銀行角色,美國因此有大量利差收入。中國應成爲促進全球福利不斷增進的銀行,實現與全球利益相容的國家利益最大化。

在上篇文章《人民幣國際化的誤區與目標》中,筆者談到人民幣國際化的最低目標是通過大宗商品的人民幣計價幫助中國經濟避免國際匯率和美元不穩定的傷害。那麼人民幣國際化的最高境界在於,中國能在世界經濟中扮演「全球銀行」或「地區銀行」的角色。這也意味著,將中國建成全球金融強國是人民幣國際化的最終目標。

某種意義上,國際貨幣發行國扮演著借短貸長的地區銀行或全球銀行角色。美國目前實際上就發揮著全球銀行的功能,通過向全球投資者發行安全性良好、流動性充分、但收益率相對較低的美國國債,吸收全球低成本儲蓄資金(相當於銀行的存款或活期存款),並通過本國跨國公司和跨國金融機構進行全球範圍更有效的直接投資和風險投資(相當於銀行資產業務)來獲取更高收益。

筆者認爲,國際貨幣發行國作爲全球銀行的功能在於:爲全球經濟活動提供短期流動性;在全球範圍實現資本的有效配置;進而促進全球經濟的平衡發展。因此,扮演全球銀行的國家需要具有三方面的優勢:一是本國政府在全球具有公信力,這種公信力建立在健全的經濟與財政基礎上,建立在有效保護私有產權的法律制度上,因而其國債擁有最高的國際信用等級;二是具有規模巨大、流動性充分、安全有效的國債和準國債交易市場,爲全球投資者提供流動性便利;三是本國企業和金融機構具有在全球範圍有效配置資源的能力;這種能力具體體現在領先的產業技術水平和強大的全球投資、經營和風險管理的能力。

您已閱讀18%(586字),剩餘82%(267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