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經濟

亞投行背後的中國夢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徐瑾:亞投行爲何如此火?答案在經濟之外。贏得更多國際話語權將是中國的下一步目標,如果以平和對話而非激烈衝突的模式達成,那麼結果將是多贏。

「中國目前正在籌建亞投行,很多國家都在加入,八國聯軍又回來了,您怎麼看?」3月的2015中國宏觀經濟論壇上,一位聽衆對中國經濟學家林毅夫如是發問。

拋開林毅夫的回答不說,這個提問本身就很耐人尋味。根據2014年10月亞投行(全稱「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籌建《備忘錄》,亞投行的法定資本爲1000億美元,由中國等國發起成立。這一話題如今已經成爲和房價、股市一樣熱門的話題,普通民衆也津津樂道。所謂「八國聯軍」的說法,除調侃之外,倒也道盡了中國民衆的自豪;尤其在英國作爲第一個西方國家決定加入之後,德國、法國、義大利、瑞士、盧森堡等國迅即申請加入亞投行,這一轉折堪稱戲劇性,中國國內媒體紛紛在用「爭相恐後」這個詞兒,來形容這一態勢,新聞報導每多一個國家表示加入,都引發新一輪輿論熱潮,隱約有「萬邦來朝」的復仇快感。

亞投行的熱潮,也蔓延到匯聚國際國內各界名流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5年會」。面對亞洲開發銀行銀行行長中尾武彥有關亞投行成立遵照「最佳實踐」的先行者建議,中國財政部長樓繼偉表示並不認可「最佳實踐」這一概念,稱「很多西方國家提出的一些規則,我不認爲是最佳的,不見得現存制度都是最佳。」

您已閱讀23%(501字),剩餘77%(163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徐瑾經濟人

知名青年經濟學者,貨幣三部曲作者。FT中文網經濟主編,經濟人讀書會創辦人。 徐瑾近年出版《貨幣簡史》《徐瑾經濟學思維課》等書,連續入選「最受金融人喜愛的十本財經書籍」;《白銀帝國》由耶魯大學出版社推出英文版,獲《華爾街日報》《亞洲書評》等權威媒體好評推薦。 WeChat公衆號:重要的是經濟 讀者WeChat號:xujin2023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