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顏彈指老,剎那芳華。距離2005年7月21日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不覺已經有10年時間。2005年6月底至今,人民幣兌美元、歐元與日元分別升值了26%、32%與34%,人民幣的名義與實際有效匯率更是分別升值了46%與56%(後者考慮了中外通膨率差距)。撫今追昔、展望前程,當前是一個絕佳的時點。
匯改10年,中國央行取得了什麼成就呢?
最大的成就,就是糾正了人民幣匯率的持續低估,使得中國的內外資源配置更加均衡。21世紀初期,中國存在經常賬戶與資本賬戶的持續雙順差,且經常賬戶順差佔GDP比重在2007年一度高達GDP的10%。作爲雙順差的結果,中國的外匯儲備一路飆升,最高接近4兆美元。上述格局背後,至少意味著兩種失衡。失衡之一,是通過刻意壓低國內要素價格,中國人在持續補貼外國人。失衡之二,是資源過度集中在製造業,造成製造業發展過度而服務業發展不足。外匯儲備的飆升還使得中國央行面臨著越來越大的資產負債表「估值風險」——即美元匯率貶值造成央行資產縮水的風險。最後,爲避免外匯儲備上升造成國內流動性激增,央行還通過發行央票與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進行了大規模沖銷,這些沖銷舉措既提高了央行的沖銷成本,還是對商業銀行體系與居民部門的徵收的隱形稅負。
您已閱讀18%(523字),剩餘82%(244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