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全球資本跨境流動日益加快,對不同地區經濟政策提出更高挑戰,中國也不例外。國際結算銀行(BIS,亦作國際結算銀行)和紐西蘭儲備銀行(紐西蘭中央銀行)近期合辦會議《跨境金融鏈接:貨幣政策和金融穩定面臨的挑戰》,本文爲會議論文集引言,介紹了關於這一領域的相關研究,FT中文網獲得授權刊出。
如今,不斷擴展的全球金融鏈接正日益顯著地影響政策。紐西蘭儲備銀行行長惠勒(Graeme Wheeler)在會議致辭中指出,國際金融危機後亞太地區國家都經歷了尤其迅猛的金融資金流動成長。他強調,資本賬戶開放是強有力的改革措施,因爲更大的跨境金融鏈接可以大幅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與此同時,他也警告跨境資本流動對貨幣政策和金融穩定提出了挑戰。貨幣政策要面對的是匯率傳導管道上存在的巨大不確定性;而全球金融市場狀況可能引致實際有效匯率出現不合理升值,會造成經濟體資源配置扭曲,因而抑制長期經濟潛力。惠勒還提醒,跨境金融鏈接也許會對金融穩定產生重要影響,國際投資者的羊羣行爲往往會導致國際資金流動放大金融衝擊。
國際結算銀行(BIS)一直以來彙總跨國銀行借貸和證券方面的相關數據,近幾年更是關注這些領域的研究。博里奧(Borio,2014)指出,跨境金融鏈接會導致國際金融體系放大金融失衡。在信貸繁榮時期,外部信貸的流入會引致經濟體擺脫國內信用,從而大大提高爆發金融危機的機率(Borio等人,2011)。與此同時,跨境美元貸款和美元債券增加,反映出美元對亞洲發展中國家的關鍵作用。美元的主導地位會致使美國的貨幣政策和槓桿週期傳遞到其他國家,因而影響到這些國家的金融環境(McCauley等人,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