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企業

對於中企西進的幾大誤解

前沿策略集團助理副總裁周樂達:短短几年,中國公司已大舉走向西方,但人們對於中資企業西進有許多誤解,如「中國企業正在收購全世界」、「中國公司國際化是政府的要求」等等。真相如何呢?

最近在訪問倫敦時,我對身邊有這麼多中國企業的影子感到震驚。當我乘坐黑色計程車時,我想起中國企業吉利(Geely)在2013年收購了標誌性的英國計程車製造商錳銅控股公司(Manganese Bronze)——吉利還在2010年收購了沃爾沃(Volvo)。當我到達希斯洛機場(Heathrow)時,我想起中國主權財富基金中投公司(CIC)持有該機場營運商10%的股權。在登機口排隊時,我看到一塊巨型顯示螢幕上播放著中國企業聯想(Lenovo)筆記型電腦的廣告——2005年聯想因收購IBM旗下ThinkPad品牌而成爲新聞頭條。

在短短几年裏,中國企業已經大舉走向西方。然而,這裏還有許多疑問:是什麼促使中國企業走出國門?他們在全球投資的最終成本和收益將是什麼?

在爲我的新書做研究的時候,我發現人們對於中國在國際市場上的投資普遍抱有5個誤解。儘管有些誤解經常出現於主串流媒體,但其他誤解可能讓你意外。

您已閱讀19%(395字),剩餘81%(166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