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

人民幣國際化的下一站

中國安邦集團研究總部:兩率市場化、資本項目可兌換與人民幣債券市場,可稱是人民幣國際化道路上的「三座大山」,一日不到位,人民幣國際化的根基就不穩當。

隨著人民幣在海外市場大踏步前進,人民幣國際化的戰略也愈發清晰。就在上週,中國央行連續宣佈人民幣國際化的重大舉措,先是准許開展人民幣對英鎊直接交易,並授權建設銀行擔任倫敦人民幣業務清算行,之後授權中國銀行擔任法蘭克福人民幣清算行。至此,人民幣清算行網路延伸到全球主要離岸市場,人民幣與日圓、澳元、紐西蘭元、美元及英鎊等主要國際貨幣均可開展直接交易。

有意思的是,即使在刻意保持低調的官方檔案裏,也開始出現「人民幣國際化」的字眼。今年4月,中國證監會在批准「滬港通」試點發布的公告中稱,滬港通具有三方面積極意義,其中之一爲:「有利於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支持香港發展成爲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此次公告是2009年以來中國政府檔案中首次正式對外直接使用「人民幣國際化」的表述,先前更多使用「人民幣的跨境使用」。這一微妙的措辭改變,彰顯出決策層力推人民幣國際化的決心。

人民幣國際化的終極目標是確定的,中國政府希望推動人民幣成爲全球性貨幣,甚至取代美元成爲強勢貨幣。爲避免美元貶值導致外匯儲備縮水,更爲在國際政治中保持獨立、不被整合進「美式和平」(Pax Americana)之中,人民幣國際化是中國決策層必須堅持的一項戰略,並且今年以來收穫頗豐。除前述不斷設立的人民幣清算行外,國際政治形勢的變化也有利於人民幣國際化的開展。在俄羅斯兼併烏克蘭克里米亞半島,受到美國與歐盟制裁後,俄羅斯也喊出了「去美元化」的口號,並和中國達成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

您已閱讀39%(615字),剩餘61%(95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