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人民幣

人民幣匯率緣何貶值?

中國社科院張明:人民幣這輪貶值是央行啓動、市場跟進與離岸衍生品平倉三股力量的疊加結果。如果中國加快資本賬戶開放,資本外流可能導致大規模貶值。

近期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在2014年1月中旬突破6.10關口後,隨即掉頭向下。幾個月的持續貶值,使得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在2014年6月初跌破6.17,而匯率收盤價在上半年的跌幅更是接近3%。近期不僅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出現貶值,就連人民幣有效匯率也是如此。國際結算銀行(BIS)發佈的有效匯率指數顯示,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已經由2014年1月的121.2跌至2014年4月的115.16。

如何看待人民幣匯率貶值現象的成因呢?筆者認爲這一輪貶值是央行啓動、市場跟進與離岸衍生品平倉三股力量相互疊加的結果。

首先,2014年2月以來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貶值,很可能是由央行的市場干預啓動的,而央行這樣做的結果是打擊跨境套利行爲。過去幾年內,由於中國國內利率水準顯著高於國外利率水準,同時存在持續的人民幣升值預期,造成大量市場主體在境外借入美元,通過貿易管道流入中國套利,如此可以同時獲得利差與人民幣升值收益。通過在市場上持續買入美元,造成美元對人民幣升值,這將會造成套利者的獲利下降甚至出現虧損,從而實現抑制跨境套利的目標。央行通過市場干預壓低人民幣匯率的證據,表現爲2014年2月至4月,外匯佔款月度增量均超過1000億元,這儘管低於2014年1月超過4000億元的外匯佔款增量。但在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已經出現貶值的前提下,央行仍在買入美元,這說明了央行的確在壓低人民幣匯率。

您已閱讀26%(584字),剩餘74%(168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