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事鉤沉
登錄
註冊
我的賬戶
登出
搜尋
關閉
搜尋
FT中文網
Menu
首頁
首頁
FT中文網首頁
特別報導
「新四大發明」背後的中國浪潮
與FT共進午餐
西門子·智慧城市羣
未來生活 未來金融
高階訂閱
標準訂閱
熱門文章
一週
一月
季度
一年
會議活動
市場活動
FT商學院
FT電子書
職業機會
FT商城
日經中文網精選
中國
中國
頻道首頁
政經
商業
金融市場
股市
房地產
社會與文化
觀點
全球
全球
頻道首頁
美國
英國
亞太
歐洲
美洲
非洲
經濟
經濟
頻道首頁
全球經濟
中國經濟
貿易
環境
經濟評論
金融市場
金融市場
頻道首頁
股市
外匯
債市
大宗商品
金融市場數據
商業
商業
頻道首頁
金融
科技
汽車
地產
農林
能源
工業和採礦
航空和運輸
醫藥
娛樂
零售和消費品
傳媒和文化
創新經濟
創新經濟
頻道首頁
人工智慧
大數據
網路
新能源與新交通
其他
區塊鏈與數位幣
教育
教育
頻道首頁
學前教育
中小學與國際學校
高等教育與海外留學
商業與職場教育
教育改革與創新
觀點
觀點
頻道首頁
Lex專欄
專欄
分析
評論
社評
書評
讀者有話說
管理
管理
頻道首頁
FT商學院
職場
領導力
財富管理
人物
生活時尚
生活時尚
頻道首頁
樂尚街
美食與美酒
藝術及文化活動
品味
旅行
生活話題
藝術與娛樂
消費經
影片
影片
頻道首頁
政經
產經
金融
文化
FT看見
音訊
音訊
頻道首頁
麥可林學英語
BoomEar藝術播客
一波好書
音樂之生
i聽粉
每日英語
每日英語
頻道首頁
雙語閱讀
FT英語速讀
原聲影片
FT英語電臺
音樂之生
麥可林學英語
每日一詞
換腦ReWired
換腦ReWired
頻道首頁
登錄
註冊
我的賬戶
會員訂閱
兌換中心
郵件訂閱
我的關注
我的評論
我的收藏
我的銀行卡
登出
關注我們
WeChat公衆號
新浪微網誌
X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動應用大全
會員訂閱
兌換中心
郵件訂閱
我的關注
我的評論
我的收藏
我的銀行卡
RSS
中國股事鉤沉
關注
爲何我們還需還原「327事件」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陸一:「327事件」是中國證券市場從地方自主到中央集權階段的轉折,至今對中國金融格局影響巨大。爲讓讀者瞭解背後真相,我將通過系列文章還原這一事件。
中國股事鉤沉
關注
中國證券市場的胎記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陸一:中國證券市場從一開始就不是一個完全基於市場經濟邏輯成立、運作的市場。20多年後建立股市更像是滿足政府需要的工具。
中國股事鉤沉
關注
「聯辦」功虧一簣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陸一:「聯辦」在北京建證券交易所的夢想陰差陽錯而沒能實現。「聯辦」的成員高西慶、李清原、汪建熙等,後來都成了中國證監會的骨幹。
中國股事鉤沉
關注
「大小非」和「大小限」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陸一: 準確界定這兩個概念,前提就是按照股權分置改革中的新老劃斷作爲分界。新老劃斷的重要標誌是中工國際掛牌深交所中小板。
中國股事鉤沉
關注
證交所與證監會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陸一:在中國證券市場目前的現實中,證券交易所在整個監管制度安排中的地位、角色和作用是非常怪異的。
中國股事鉤沉
關注
股改行情的前因後果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陸一:在評論股改成就時,說得最多的是股改後市場迎來了一個全流通的新時代。但從相關數據中,卻可以見到一個不同之處。
中國股事鉤沉
關注
國有股減持遭市場否決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陸一:在證券市場發展過程中,對於早期由於證券和意識形態爭論所產生的問題,許多都是通過市場自己的發展和磨合,逐漸加以解決的。
中國股事鉤沉
關注
基金黑幕的背後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陸一:2000年10月,《財經》雜誌發表題爲《基金黑幕——關於基金行爲的研究報告解析》一文,引起巨大反響。
中國股事鉤沉
關注
新中國證券市場的歷史傳承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陸一:20多年前在中國大地上重新出現的證券市場,有其歷史傳承嗎?證券市場和資本要素,和中國共產黨有怎麼樣的歷史聯繫呢?
中國股事鉤沉
關注
國有股不流通的由來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陸一:股權分置的提法出現於2005年,但上市公司股權存在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卻是在證券市場誕生之前的80年代中期股份制試點時期就已經存在了。
中國股事鉤沉
關注
政府角色與「5.19行情」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陸一:在上市公司業績沒有明顯提升的情況下,「5.19」行情是靠政策強行「起飛」的,這爲日後的暴跌埋下了巨大隱患。
中國股事鉤沉
關注
中國的初次政策救市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陸一:「三大政策救市」,成了中國證券市場第一個中央政府幹預市場的典型範例而留存於歷史,至今仍常常被人津津樂道。
中國股事鉤沉
關注
中國證券市場管理模式的演變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陸一:在中國改革開始20年後,中國證券市場才最終在組織、人事和行政管理上被納入了中央政府直接掌管的既有行政體制。
中國股事鉤沉
關注
327事件中國學到了什麼?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陸一:327事件是中國政府從依賴計劃經濟方式管理市場,轉向用市場經濟手段調控市場的重要一環,也是市場以沉重的代價教會政府保障資訊公開的一課。
中國股事鉤沉
關注
文化廣場證券交易大集市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陸一:股價放開後,股民大量入市引發上海證交所報價和交易系統堵塞,交易營業處不夠,場內不夠,場外也不夠。怎麼辦?
中國股事鉤沉
關注
上海股市放開股價的故事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陸一:1991年年末,上海證交所第一個要闖的關,就是放開股價,因爲股價長期受漲跌停板的約束、扭曲,市場幾乎沒有交易。
中國股事鉤沉
關注
深交所的零成交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陸一:深交所1991年4月22日出現了中國證券史上空前絕後的零成交。這一天成交量爲零的原因不是沒有賣單,而是沒有買單。
中國股事鉤沉
關注
中國證券交易印花稅的來龍去脈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陸一:中國證券交易印花稅最初是由證券交易所所在地的地方政府開徵的,證券交易印花稅課徵始於1990年。
中國股事鉤沉
關注
王健的坎坷人生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陸一:深交所、深發展銀行的成立者王健辭世。他趕上了新中國歷史上一個特殊的年代,他的坎坷人生也成爲這一代人悲喜命運的縮影。
中國股事鉤沉
關注
處長不準炒股的由來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陸一:1990年11月,深圳黨政幹部開始響應紅頭檔案的規定,紛紛踏入股市開始拋股。深圳證券市場由此開始了長達9個月的熊市。
中國股事鉤沉
關注
一封內參差一點關了股市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陸一: 1990年7月,中央領導人從內參上了解到,深圳股市之狂熱已經達到萬人空巷的地步,機關幹部、羣衆不去上班,都去炒股。
中國股事鉤沉
關注
從上交所英文名字說起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陸一: 中國證券市場早期發展過程和改革開放一樣曲曲折折,有不少政治和意識形態的爭論。上交所英文名字的變化,只是一個縮影。
中國股事鉤沉
關注
無紙交易中國後來居上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陸一: 1991年夏,上海「老八股」後第9隻股票興業房產發行。當時人民銀行還準備按照老辦法印刷股票,以實物券發行。尉文淵一聽就急了。
中國股事鉤沉
關注
證交所領潮中國電子商務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陸一: 在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前的最後一週,尉文淵終於拍板:捨棄國外沿用了百年的手勢交易。中國證券市場從一開始就走上了電子化的道路。
中國股事鉤沉
關注
深圳櫃檯交易的瘋狂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陸一:深圳證交所成立之前,已經有所謂老三家在進行股票櫃檯交易。在1988年至1990年初,市場基本平穩,但1990年2月至5月出現暴漲。
中國股事鉤沉
關注
滬深證交所首單落誰家?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陸一:滬深證交所開業第一天都發生過一些趣事。上交所開業第一天中股票交易的筆數爲17筆,深交所試營業第一天僅有一隻股票掛牌。
中國股事鉤沉
關注
深圳證交所的「出生證」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陸一: 上海證交所一直把1990年12月19日作爲自己的成立日,而深圳證交所卻宣稱自己是1990年12月1日率先試營業,這成爲中國證券史上的一樁公案。
中國股事鉤沉
關注
上海證交所成立的前後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陸一:說到上海證券交易所的成立,那一張開業時的照片是必不可少的歷史見證,記錄了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典禮的盛況。
中國股事鉤沉
關注
新中國第一個股票交易櫃檯的誕生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陸一:在鄧小平贈送紐交所主席範爾霖小飛樂股票、而範爾霖到上海將小飛樂股票過戶之前不到兩個月,新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股票交易櫃檯纔剛剛開張。
中國股事鉤沉
關注
股份制改革是市場行爲嗎?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陸一:20世紀80年代股份制改革在中國的興起,絕不僅僅是完全自發的市場行爲,而有著當時政府主動的引導和鼓勵在其中……
中國股事鉤沉
關注
誰開國企股份制先河?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陸一:改革開放後,爲了打破束縛,大中型國有企業採用「橫向聯合」的改革辦法,開闢了向股份制改革發展的另一條途徑。
熱門文章
1.
中國經濟的問題是不是「消費不足」?
2.
作爲保守主義的川普主義及其誤解
3.
「新消費熱」中的冷思考
4.
中國企業利潤下降,如何扭轉?
5.
穩定幣:鏈接現實與數字經濟的「橋樑」
6.
川普服務於誰?
7.
中國悄然擴大稀土和磁體出口管制
8.
俄羅斯對烏克蘭進行開戰以來最大規模空襲
9.
對「主理人」的刻薄嘲笑,是傳統階層觀對身份重構的本能抗拒
10.
「伊隆終於醒悟」:馬斯克努力從川普手中拯救特斯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