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股事鉤沉

中國證券市場管理模式的演變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陸一:在中國改革開始20年後,中國證券市場才最終在組織、人事和行政管理上被納入了中央政府直接掌管的既有行政體制。

1990至1991年兩個證券交易所和一個報價系統(兩所一網)的建立,意味著中國證券市場基礎性制度安排的形成,是中國證券市場初期具有決定意義的制度創新。而這種制度安排,在前臺更多地是地方政府、企業和個人,而中央政府卻只是幕後的推動者和認可者。這和中國改革由下而上的路徑依賴有關,也和當時的政治與意識形態背景有關。

總的來說,到1995年爲止,中央政府只是被動地針對證券市場的具體問題予以干預。直到1996年,中央政府才積極主動地全面介入證券市場,成爲證券市場發展的主導力量,這標誌着全國統一的證券市場體系開始構建,同時中央政府也開始以它的監管機構爲代表,正式成爲中國證券市場的利益主體之一。

回顧這一段歷史,如果說1990年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到1992年深圳的「8.10風波」,在此期間地方政府主導的證券市場因爲各種利益主體的私利驅動和區域性利益的侷限,加劇了市場動盪和社會風險,從而促成了中國證監會的成立;那麼在1992年中國證監會成立到1998年間,儘管中央政府摸索著開始嘗試調控市場,但是行政計劃的慣性、地方政府的軟性抵制以及市場「看不見的手」的自有力量,使得政府監管機構的行爲始終表現得像一隻笨拙的手。

您已閱讀12%(501字),剩餘88%(365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中國股事鉤沉

陸一,上世紀90年代初至今,一直工作在證券界,供職於上海證券交易所。中國證券市場是一個在特殊時期、用特殊方式誕生的特殊市場。作者收集、整理了諸多中國證券市場發展史中的小故事、小花絮,與讀者分享,也希望激發起當年親歷者的記憶,共同來還原中國股市20年的真實歷史。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