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初,爲了抑制過熱的股市,深滬兩地都實施了漲跌停板制度。上海股票市場發展之初,股票供求嚴重失衡,投機和操縱因素濃厚,爲防止投機過度,上海證交所對二級市場交易價格實行流量控制和漲跌停板制度,即規定每個交易日的股價漲跌控制在5%以內,後來又調低到1%,並實行3‰的流量控制。意味著今天價格漲停板,並不能確定明天的價格。如果今天某一個股票只成交1股,哪怕這一股是漲停板,這漲停的股價明天還不算,要達到一定的成交量才能算,這就是所謂的流量控制。不過,1991年股市走熊之後,深圳取消了漲跌幅限制,希望通過放開股價讓市場活躍起來。1991年年末,上海證交所知道深圳把股價放開了,但上海當時因爲上市的股票太少,供求關係嚴重緊張,交易所還是採取漲跌停板制度沒有放。此時,第一個要闖的關,就是放開股價,因爲股價長期受漲跌停板的約束、扭曲,市場已經到了幾乎沒有交易的時候了,這個狀況再持續下去,股市就要死亡。
1992年初就在尉文淵出訪期間,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朱鎔基於1992年3月18、19日在廈門開了一次座談會,請上海深圳兩個交易所去彙報兩地股市試點的情況,當時上海證交所是理事長李祥瑞去的。在會上有一個內容就是批評上海證交所沒放開股價。當尉文淵從美國回來,聽說朱鎔基批評上海證交所,他正憋著勁,就說:「好呀,咱們就幹吧。」
其實在1992年2月17日,上海證交所就向社會公佈了,從18日開始,延中、大飛樂兩個股票試行取消漲跌停板制和流量控制,完全放開股價進行自由交易。但是,要進一步放開股價,最大的阻力來自管理層內部,很多人不理解、不贊成、不同意。開始上海證交所跟相關部門的領導一家一家做說服工作,但談不下來,怎麼說都說不通。最後,把尉文淵他們逼急了,不能就這麼讓整個市場憋死在這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