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股事鉤沉

「聯辦」功虧一簣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陸一:「聯辦」在北京建證券交易所的夢想陰差陽錯而沒能實現。「聯辦」的成員高西慶、李清原、汪建熙等,後來都成了中國證監會的骨幹。

「聯辦」的全稱是「證券交易所研究設計聯合辦公室」,其前身爲「證券交易所研究設計小組」,1991年改名爲「中國證券市場研究設計中心」。

「聯辦」的由來不是某一個人的突發奇想,實在說來是一個羣體的共同努力結果。但其中一個連接起各自的想法、在組織和操作上實質性的推動者是宮著銘(江湖上號稱「大宮」)。

在1988年下半年,作爲「聯辦」進入成形操作階段的一個標誌——「萬壽賓館會議」召開之前,中國經濟生活中已經出現了股票、股份公司、證券交易櫃檯、證券公司、帶有投資銀行色彩的一批中字頭信託投資公司…… 而需要成立中國的證券交易場所,不僅在民間、在與決策層有親密關係並帶有強烈高幹子女背景的這些中字頭信託投資公司、在中央決策層周圍的出謀劃策羣體、甚至在最高決策層,都已經不同程度地醞釀過建立這個市場經濟頂尖標誌的可能性。

您已閱讀5%(353字),剩餘95%(691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中國股事鉤沉

陸一,上世紀90年代初至今,一直工作在證券界,供職於上海證券交易所。中國證券市場是一個在特殊時期、用特殊方式誕生的特殊市場。作者收集、整理了諸多中國證券市場發展史中的小故事、小花絮,與讀者分享,也希望激發起當年親歷者的記憶,共同來還原中國股市20年的真實歷史。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