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克爾•佩蒂斯文章檔案

如果沒有全球美元,美國可能會更好

川普的關稅政策雖然反覆無常且存在缺陷,但世界經濟的不平衡確實存在。
4月12日

關稅
美國的關稅一定有害嗎?

佩蒂斯:如果關稅能夠將國內生產提高足夠多,從而能夠同時拉動消費,那麼關稅政策是成功的,否則便是失敗。
2024年12月11日

中國的問題是儲蓄過剩,而非產能過剩

佩蒂斯:中國主導某些製造業領域的事實與自由貿易和比較優勢是完全相符的。給全球經濟帶來問題的是儲蓄過剩。
2024年4月30日

債務
中國債務背後隱藏的真正問題

佩蒂斯:中國債務飆升本身並不是問題,而是問題的徵兆。真正的問題是過去10年裏未被確認的與投資配置不當相關的損失。
2023年12月22日

中國經濟成長的全球制約因素

佩蒂斯:如果中國未來十年繼續依賴投資、而不是消費來提高自身在全球GDP中的佔比,世界其他地區能輕易吸收中國經濟的擴張嗎?
2023年11月7日

美國債務爲什麼會越滾越多?

邁克爾•佩蒂斯:要在不增加失業的情況下控制住債務規模,美國必須扭轉幾十年來助長收入不平等的政策,消除需求的下行壓力。
2023年7月31日

美元
全球儲備貨幣(非常短暫)的歷史

佩蒂斯:人們常說,美元是600年全球儲備貨幣歷史中的最新一種,它也終究會被取代。這種說法的問題在於,這樣的歷史並不存在。
2023年6月28日

出口成長放緩給中國帶來難題

佩蒂斯:貿易順差的任何收縮都必須用縮小國內儲蓄與投資之間的差距來平衡。這要求中國要麼增加投資,要麼減少國內儲蓄。
2022年10月6日

人民幣
人民幣貶值能提振中國經濟成長嗎?

佩蒂斯:中國是持續順差國家,人民幣貶值只會進一步降低消費佔GDP比重,加重國內經濟失衡,而無法增加投資,因而不會提振經濟成長。
2022年4月28日

中國需要實施需求側政策

佩蒂斯:在經歷了依靠供給側措施提振經濟成長的非常成功的30年後,中國很難轉向需求側措施來支持成長,但後者正是中國現在需要的。
2022年4月21日

貿易
中國創紀錄貿易順差的本質

佩蒂斯:中國不斷擴大的貿易順差不是製造業實力的象徵,而是難以實現國內收入再平衡、難以控制債務飆升的結果。
2022年1月18日

外國投資者的謹慎實則對中國有利

在中國徹底清理和改革其金融體系之前,中國監管機構更應該擔心的是外國投資者買太多中國股票和債券,而非買太少。
2021年8月3日

中國經濟到2035年翻番可能嗎?

佩蒂斯:想要實現這一點,必須要麼無限制增加債務,要麼通過再分配將收入向普通家庭轉移,從而提振消費。兩樣都不太可能。
2020年11月24日

中國「雙循環」經濟模式的問題

佩蒂斯:「雙循環」這一新提法的本質仍是內需再平衡,即擴大消費,而這要求收入分配的再平衡,且將損及出口競爭力。
2020年8月28日

中國經濟成長只能依靠政府發力

佩蒂斯:中國並沒有供給側問題,而是存在一個需求側問題。在需求得到再平衡之前,只有擴大政府角色和增加債務才能保證高水準成長。
2020年4月28日

中國內地股市與經濟基本面無關

佩蒂斯:股市需要許多年才能發展出允許和鼓勵基本面投資的品質,中國內地股市正緩慢地朝著這個方向發展,但目前仍是投機市。
2020年1月14日

銀行
中國開放金融市場的利弊

佩蒂斯:儘管對外開放中國金融市場可能會提振流動性和價格,但代價是削弱銀行業穩定,導致中國更容易受到境外金融擾動的影響。
2019年11月12日

中國應覈算真實GDP成長率

佩蒂斯:中國成長奇蹟已然後勁不足,允許債務激增,才能滿足GDP成長。政府強調更有切實意義的經濟目標,原因也在於此。
2017年11月20日

人民幣
中國不應讓人民幣貶值

北京大學佩蒂斯:許多經濟學家呼籲人民幣貶值,但中國既要考慮資本流動變化造成的不穩定,又要考慮經濟調整成本要如何分擔,這些考量比簡單降低出口價格重要得多。
2014年5月16日

勿擔心中國成長放緩

北京大學金融學教授佩蒂斯:2014年中國經濟最可能出現的結局是,GDP增速將繼續放緩,但放緩幅度會起伏不定。目前,市場在中國GDP成長高於預期時感到振奮,在GDP增速下滑時感到沮喪。這種反應應當倒過來纔對。增速放緩意味著中國正在改革,正在降低金融風險。
2014年1月5日

中國要成長還是要穩定?

北京大學金融學教授佩蒂斯:防止經濟成長在短期內進一步放緩,還是加速經濟成長模式在中期內實現健康轉型,這是中國政府面臨的一個艱難選擇。中國明年如何應對利率壓力,將是李克強如何處理政治難題的一個重要標誌。
2013年9月4日

中國能夠管控好經濟放緩

北京大學金融學教授佩蒂斯:中國的GDP不需要每年成長7%或6%才能保持社會穩定。重要的是,中國老百姓需要能夠繼續以他們習慣的速度提高生活水準,同時中國需要調整經濟結構,控制信貸泡沫。
2013年7月28日

世界需要冒險的銀行家

金融學教授佩蒂斯:歷史表明,沒有一個成長中的經濟體能夠維持穩定的金融體系。往往是那些金融體系願意資助冒險企業家的社會,長期創造積累的財富才最多。
2013年3月31日

經濟成長放緩對中國有益

北京大學金融學教授佩蒂斯:中國經濟再平衡要求中國居民收入增速連續多年超過GDP增速,即使中國GDP增速大幅下降至3%,只要居民收入維持5%至6%的增速,就不會引發社會動盪。
2012年7月24日

中國放鬆銀根不利轉型

北京大學金融學教授佩蒂斯:經濟放緩,通膨下降,許多經濟學家認爲,中國有必要放鬆貨幣。他們錯了。中國當務之急是擴大消費,放鬆貨幣只會降低消費。
2012年3月14日

中國經濟未到懸崖邊緣

北京大學金融學教授邁克爾•佩蒂斯:如果經濟調整處理得當,中國的金融體系則不會崩盤,社會成本也會實現最低化。但中國要想實現經濟再平衡,就必須通過大幅降低投資和信貸成長,來消除家庭未來的負擔。
2011年11月8日

歐元區
金磚國家切勿抱薪救火

北京大學金融學教授佩蒂斯:歐洲國家希望金磚四國能夠伸出援手,購買歐洲債券以化解危機,但這樣做非但不會幫助歐洲,反而可能讓情況更糟。
2011年9月26日

中國擴大消費難在哪?

北京大學金融學教授佩蒂斯:中國家庭消費水準之所以不高,是因爲家庭收入佔GDP的比重非常之低。而制約家庭收入成長的,恰恰是中國成長模式的核心元素。
2011年4月19日

美元
現在是脫離美元的時候了

北京大學金融系教授邁克爾•佩蒂斯:維持美元的儲備貨幣地位成本高昂,對於美國而言,已經不再划算。美國應帶頭轉向多幣種的儲備貨幣體系,迫使世界脫離美元。
2011年4月19日

中國經濟轉型不宜遲

北京大學金融學教授邁克爾•佩蒂斯:中國政府現在應當允許家庭從近幾十年產生的鉅額財富中獲得更大份額,使消費成爲未來主要經濟成長動力。
2011年3月20日

解決貿易失衡不應以貨幣爲目標

北京大學佩蒂斯教授致信英國《金融時報》,贊成馬丁•沃爾夫《中美應接受經常賬戶指標》一文的觀點,但指出一個在制定經常賬目標推動再平衡時必須杜絕的現象。
2010年11月5日

切勿對人民幣反應過度

北京大學金融學教授佩蒂斯:對匯率操縱的聲討仍在繼續,怒火集中在中國的人民幣上。但是,中國並非唯一進行干預的國家,過度着眼於人民幣,很快會讓局面進一步惡化。
2010年10月14日

必須避免新的全球貿易戰

美國卡內基基金會高級研究員佩蒂斯:負責任的領導人必須盡力通過一種破壞性更小的方式,實現全球貿易再平衡。上世紀30年代各國曾試圖躲避承擔必要調整的代價,而結果盡人皆知。
2010年8月26日

別太看重中國股市表現

北京大學金融學教授佩蒂斯:上證綜指年內已累計下挫20%,這是否預示中國經濟將出現崩潰?答案可能是否定的。因爲中國股市主要是由投機者推動的。
2010年6月20日

不良貸款將危及中國經濟成長

北京大學金融學教授佩蒂斯:如果銀行不良貸款確實激增,中國還是能夠輕而易舉地避免銀行業崩盤,但這並不意味著可以忽視清理銀行體系的代價。
2010年4月22日

中國:無限成長還是瀕臨崩潰?

美國卡內基基金會高級研究員、北京大學金融學教授佩蒂斯:嚴重的結構問題決定了中國經濟將經歷艱難的調整期,中國的成長幾乎必然會顯著放緩,但中國還是會以比其它國家更快的速度發展,它在全球GDP中所佔的份額也會上升。
2010年3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