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中國經濟未到懸崖邊緣

北京大學金融學教授邁克爾•佩蒂斯:如果經濟調整處理得當,中國的金融體系則不會崩盤,社會成本也會實現最低化。但中國要想實現經濟再平衡,就必須通過大幅降低投資和信貸成長,來消除家庭未來的負擔。

兩年前,很少有人相信中國的GDP年成長率有朝一日會降到8%以下。如今,當市場專注於各種各樣的國內泡沫之際,同樣很少有人不對中國可能處於崩盤邊緣感到擔憂。

但是,雖然不應懷疑中國未來面臨著非常艱難的經濟調整——北京的政策制定者越來越認識到挑戰的艱鉅——但眼下的恐慌,或許並不比過去的狂熱更有道理。如果經濟調整處理得當,中國的金融體系將不會崩盤,社會成本也將最低化。不過,這要求中國政府嚴肅看待把財富從國家向家庭部門轉移的問題。

財富轉移爲什麼是必要的呢?因爲多年來,中國經濟的迅速成長是由日益浪費的投資驅動的,隨之而來的是政府債務不可持續的成長,而這是以犧牲家庭利益爲代價的。債務的迅速成長意味著,只有在不幸的家庭儲戶爲極低的貸款利率提供支撐的情況下,償債成本纔是可控的。

您已閱讀24%(333字),剩餘76%(108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