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日報》(People’s Daily)最近發佈了新版重大指導意見,擬完善中國經濟中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這些措施體現出北京方面的決心:開放經濟,並推行供給側改革,以加強民營部門。這些措施出臺之前,中國經歷了數年的成長放緩而債務激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即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很可能會加劇這兩方面的情況。
長期以來,主流經濟學家呼籲北京方面完善中國的市場機制,他們哀嘆民營部門在過去10年期間的倒退。儘管數年來中國政府提出了供給側提案,並再三承諾改革,但沒什麼證據顯示,政府加大對經濟控制的趨勢有任何實質性的扭轉。
這不應該讓任何人驚訝。從長期來看,中國的經濟成長也許確實能獲益於更強大的民營部門和更以市場爲導向的經濟。然而,從近期和中期來看,這一做法無法解決中國經濟放緩的真正原因,或其對債務與日俱增的依賴。它也無法緩解COVID-19的經濟影響。
您已閱讀26%(390字),剩餘74%(109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