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

生活
用春天回憶春天

範庭略:我們會因爲春天的鮮花和蔬菜,期待夏天的肉感與溼潤,等待秋天的飽滿與豐腴,忘卻冬天的寒冷與肅殺。

食物
拯救食物的英雄主義

張冬方:在德國,平均每位消費者每年扔掉78公斤食物,被扔掉的食物有59%來自家庭,7%來自銷售商。

從全家餐到一人食:尋找飲食中的幸福感

範庭略:不同的用餐氛圍造就不同的喫喝體驗,可以幫助一家人堅守美滿,也能爲孤獨客帶去安慰。

健康
不良飲食是最大的健康風險

阿胡賈:一項對195個國家飲食習慣的研究表明,不良飲食與世界1/5的死亡有關,遠超菸草相關疾病致死人數。

矽谷的新顛覆對象:傳統食物

一批創業企業正試圖掀起食品行業革命,希望用各種「新式」食品來替代會造成環境影響的傳統肉食及其他食物。

減肥
減肥是場持久戰

FT專欄作家斯卡平克:如今關於肥胖的科學研究仍不完善,專家們給出的建議常常互相矛盾,與此相對,放棄鍛鍊和攝入過量的食物卻變得比任何時候都容易。

食物
舌尖上的全球化

FT專欄作家庫柏:食物一直在隨著全球化的發展變得越來越「異域」,也越來越美味。對大多數西方人而言,如今食物已成爲一種日常快樂的源泉。

食品
做喫貨,得幸福?

對好些北歐孩子來說,成長教會他們的是:「食物是難以忍受的東西」。柏林圍牆的倒塌促進了全球化,而全球化會改善食物的口味,更好的食物則增加了人們的幸福指數。在一些「恨不得與美食爲敵」的國家,喫貨也越來越多了,難怪在這些地方,各國風味餐館和美食節目如雨後春筍一樣出現。

食物
從食物中尋找慰藉?

不能一味依賴高脂高糖類食物來排遣壓力,但情緒低落時也不必完全拒絕食物,我們必須有所選擇地開戰。

食物
從「舌尖」到《傳家》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小芭:暢銷書《傳家》,從歲時節氣、食物、手工藝等多方面追崇中國文化,洋溢中國眼下稀缺的舒緩的幸福感。

食品業嚐到了「對沖」的甜頭

安海斯-布希英博集團、通用磨坊、家樂氏等跨國食品公司從2007-08年的糧食危機中學乖了,此後它們所進行的對沖操作,有助於它們抵禦這一輪農產品價格飆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