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食物

舌尖上的全球化

FT專欄作家庫柏:食物一直在隨著全球化的發展變得越來越「異域」,也越來越美味。對大多數西方人而言,如今食物已成爲一種日常快樂的源泉。

20年前的一天,我在一位友人家的廚房附近消磨時間,漸漸到了晚餐時分。他提出:「我給你做飯吧。」我說:「我可不想麻煩你。」他答道:「一點兒都不麻煩。」 說罷,他優雅地靠向椅背,從頭頂上方的架子上拿了一罐焗豆,打開後倒進長柄鍋,然後打開了煤氣。這就是我們的晚餐。

想要了解近幾十年來大多數西方國家的日常生活有多大改善,食物是一個絕佳的研究案例。誠然,我們都變得更肥胖了。誠然,我們喫了太多的加工食品。誠然,自2007年以來,隨著食品價格上升而收入減少,窮人幾乎買不起足夠的食品了。但是,對大多數西方人而言,如今更加可口的食品所能帶來的日常快樂,是我在童年時代難以想像的。

那時候,在歐洲和北美,大多數人每天都喫著寡淡無味的食物。下館子是一種難得的「奢侈」。異域食物很少見——超市裏當然沒有壽司賣。我的一位友人在一個荷蘭小鎮長大,他回憶到,在上世紀70年代,他的鄰居們曾經認爲他家裝腔作勢,因爲別人家每天晚餐都喫肉和土豆,而他家的晚餐則是肉和米飯。

您已閱讀20%(419字),剩餘80%(166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