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準

人民幣
人民幣並無主動貶值必要

蔡浩:人民幣匯率短期不可避免會受到資本流動和市場情緒的衝擊,同時人民幣主動貶值並無意義,穩定幣值才更有利於營造出健康的外貿環境。

打了「折扣」的確定性寬鬆

周浩:降準如約而至,讓市場覺得靴子落地,但幅度不及預期,顯得有些「隔靴搔癢」。如何理解這次非常規降準呢?後續政策走向何方?

債市
同業存單發行融資放量的啓示

蔡浩:後續雖然降準仍存可能,但在「穩成長」政策的發力下,未來利率反彈之勢或難本質逆轉,這也與我們從存單市場獲得的啓發相契合。

中國央行下調1年期LPR

這是中國自2020年4月以來首次降息。經濟學家表示,中國已進入了一個寬鬆週期,並預期明年上半年將有更多降息。

降準
央行降準對市場影響幾何?

周茂華:如何看待本次中國央行降準,央行是否進入寬鬆週期,及其本次降準對資本市場產生何種影響?

降準仍有,降息將來

古堯:在貨幣內生下,中國當前貨幣環境核心問題,不在於數量寬鬆,而在於價格過貴,因此,未來仍需通過各種降息手段,以達到降低融資利率目的。

以史爲鑑:貨幣政策報告中的表述增減有何啓示?

蔡浩:2021Q3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將「大水漫灌」和「管好貨幣總閘門」的表述刪除,引得債市再起漣漪,此舉對政策預期有何啓示?

降準
中國經濟進入「慢調期」

周浩:中國經濟到底處在週期的哪個位置上?經濟在今年第一季度見頂已經是市場共識,但未來走勢卻毫無共識。經濟整體動能在哪裏?

降準
意外的寬鬆信號會打破「金鳳花姑娘」式的市場平衡嗎

蔡浩:意外釋放的寬鬆信號能打破上半年「金鳳花姑娘」式的市場嗎?股市的表現還算理性,而債市則已「瘋」。

降準仍在軌,降息也在途

胡月曉:經濟轉型帶來的經濟持續底部徘徊,使得企業經營難度上升,疊加基建投資重要性的上升,讓「降成本」成爲下一步「供給側改革」的重心。

債市觀察:G20後債市走勢分析

蔡浩:從國內外基本面、政策面和市場均值迴歸的角度來看,各種因素都利好債市,有助於無風險利率持續下移。

中國經濟的三個政策誤讀

周浩:政治局會議傳遞什麼資訊?去年不斷加緊「逆週期」調節,市場其實對中國經濟政策出現了幾個誤判,導致了目前的政策預期出現混亂。

降準:有人看力度,有人看效果

周浩:逆週期調控的思路下,降準是通過增加資金供給,迫使商業銀行爲資金尋找資產;眼下降準與否之爭,已經超越了流動性是否充裕本身。

中國貨幣政策效應復甦

胡月曉:降準帶來市場利率下行趨勢將得到市場確認,因此股市估值中樞將提高,股市持續上揚的空間將進一步被打開,對債市更有直接推動作用。

央行開年降準 釋放8000億元人民幣

中國央行將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分兩階段實施,以擴張信貸,並阻止中國經濟大幅放緩。

降準
定向降準對人民幣影響幾何?

周茂華:國慶期間,美國經濟數據強勁,美聯準釋放「鷹派」信號,海外市場驚魂未定,央行在此時點實施定向降準是否會對人民幣匯率構成壓力?

川普對華貿易戰將如何影響華爾街?

中國央行的這次降準是爲了應對潛在的中美貿易戰,但其影響可能更爲深遠。由川普挑起的貿易戰,可能最終影響美國企業。

A股
對A股流動性困境不能視而不見

蘇培科:A股之所以出現信心和情緒崩潰,主要在於股市的流動性出現枯竭跡象,任何融資需求的供給都會成爲壓垮A股的最後一根稻草。

降準來了,寬鬆只是開始

徐瑾:下一步寬鬆會走到什麼程度?形勢惡化後,還有後手;債轉股只是看起來很美,中國債務或高槓杆問題,要害在於資產質量而不在於速度、總量。

中國債市將走向何方?

蔡浩:當前貨幣政策微調呈現出的跡象對債市利空多過利好,若中美貿易摩擦不再升級,中國債市中長期面臨的很可能不是市場所預期的牛市。

降準背後深意及對債市的影響

何文忠:商業銀行接下來的經營動向對債市的影響至關重要,而這也決定了本次新型結構性貨幣政策利好在未來能否再次出現。

定向降準到底釋放多少流動性?

蔡浩:由於定向降準條件改變,市場多數觀點認爲所釋放流動性規模相當於1-1.5次降準。但實際上釋放的流動性增量或遠低於預期。

降準
降準促中國股市上臺階

胡月曉:在降準帶來的市場利率下行趨勢下,股市將會對企業效益普遍回升的格局做出估值確認,估值中樞將提高。

中國或已失去降準最佳「視窗」

胡月曉:當前流動性平穩局面,得益於銀行信貸成長的平穩。當未來信貸成長下降時,降準的壓力將進一步增大。

中國不應陷入「流動性陷阱」幻象

夏樂:M1與M2 「剪刀差」不斷擴大,顯示企業流動性偏好增強,經濟處於「流動性陷阱」的論斷並不成立。

流動性
中國經濟是否會出現流動性陷阱

周浩:對流動性觀點分裂,反映了經濟下行壓力下的一種政策困惑,這意味著傳統理論面臨著「不適用」的挑戰。

中國央行降準釋放流動性

中國人民銀行昨日宣佈下調存款準備金率,此舉將向中國金融體系釋放約6900億元人民幣。分析人士稱,此舉顯然是爲了提振經濟,表明對中國政策制定者來說,成長仍是關鍵。

中國央行再度雙降的市場影響

中國安邦集團研究總部:中國央行再度雙降,維穩經濟的意圖明顯。但寬鬆貨幣政策效率降低,未來調控中國經濟,還需配合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

中國再次降息降准以提振經濟

中國央行宣佈降息降準,旨在提振國內經濟成長,以及阻止股市下跌。中國央行表示,鑑於全球金融市場出現「較大波動」,「需要更加靈活地運用貨幣政策工具」。

中國是否會加入零利率俱樂部?

分析師認爲,如果GDP增速進一步降至4%左右,通膨保持在低位甚至負區間,同時中國政府保持當前的流動性支持和展期方式實施債務管理,中國就有可能推行零利率政策。

葉檀
改革派在經濟現實面前被迫妥協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葉檀:中國央行降息降準,被市場普遍視爲救市政策。面對現實,改革派不得不妥協,否則資產負債表在短期內面臨崩盤。誰也不願意承擔崩盤的罪責。

中國央行放鬆政策的實際作用有待觀察

安邦諮詢:中國央行此次降準降息,官方表態是爲了穩成長調結構,市場人士則認爲,託市意味濃厚。此舉對實體經濟和股市的作用,仍不容樂觀。

人民幣
降準大轉彎背後的三層邏輯

FT中文網專欄作者沈建光:A股恐慌中,中國央行降準意在提振信心,防止資本市場踩踏事件;力度之大表明決策層思路轉換,今年5次降準2次降息的可能性大大上升。

A股「資金市」恐難以爲繼

上海證券胡月曉:資金「脫實向虛」是造成中國股市、經濟背離的關鍵。中國央行此次降準並不會帶來真正的流動性寬鬆,資金後勁不足,股市巨幅震盪不可避免。

貨幣
中國風險:沉默通縮甚於喧囂通膨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徐瑾:探究中國經濟治亂循環背後,少不了貨幣的這一關鍵線索;公衆對通膨和通縮反應截然不同,理解也存在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