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貨幣政策

定向降準到底釋放多少流動性?

蔡浩:由於定向降準條件改變,市場多數觀點認爲所釋放流動性規模相當於1-1.5次降準。但實際上釋放的流動性增量或遠低於預期。

9月30日,中國人民銀行如期發佈了《關於對普惠金融實施定向降準通知》,落實了2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關於通過定向降準加大對小微企業發展支持力度的要求。由於定向降準的條件有所改變,市場多數觀點認爲其釋放流動性規模相當於1-1.5次降準,於是,大水漫灌之聲一時間甚囂塵上。不過根據我們的測算,真正能夠釋放的流動性增量或遠低於多數人的預期。

正如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答記者問時所述,本次定向降準其實是對過往定向降準政策拓展和優化。具體來看,所定的兩檔考覈標準較之前有所變化。第一檔是前一年普惠金融領域貸款餘額或增量佔比達到1.5%的,存款準備金率可在基準檔基礎上下調0.5個百分點(先前是三農或小微領域貸款增量佔比達15%享受,三農或小微分開考覈);第二檔是前一年普惠金融領域貸款餘額或增量佔比達到10%的,存款準備金率可按累進原則在第一檔基礎上再下調1個百分點(先前是三農或小微領域貸款增量佔比達到50%、餘額佔比達到30%享受,三農和小微分開考覈)。

客觀來看,兩檔標準的比例的確有所降低,但是對貸款範圍的要求更嚴。普惠金融領域貸款被定義爲,單戶授信500萬元人民幣以下的小微企業貸款、個體工商戶和小微企業主經營性貸款,以及農戶生產經營、創業擔保、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助學等貸款。從便於理解的角度考慮,普惠金融領域的貸款可以大致歸類爲對私的個人經營貸款(個體工商戶、小微企業主、農戶貸款通常均屬此類,助學貸款各行分類標準不一,金額較少,暫忽略)、對公的小微企業貸款,且兩者均需滿足500萬以下的標準。對多數商業銀行而言,500萬既是對微型企業授信的限額,也作爲對公和對私劃分的標準,因此個人經營性貸款中超過500萬以上的授信不多,而對公條線的小微企業貸款大多是超過500萬的,符合條件的貸款不多,相當於是大幅收窄了貸款考覈領域的範圍。此外,首次將小微和農戶貸款放在一起考覈,優化了以往的考覈政策(以往是分開計算),有利於那些同時大力開展小微和三農貸款業務的銀行機構。而直觀來看,就是有利於個人經營性貸款(包含個貸領域的小微和農戶貸款)佔比較高的銀行。

您已閱讀34%(868字),剩餘66%(166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