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

印度在長達數十年的鬥爭後將毛派叛軍逼入絕境

納薩爾派叛亂領導人的死亡是莫迪政府的勝利時刻。

美國最大唐人街的美食之旅

隨著高檔商場取代了法拉盛這個繁華紐約社區的夫妻店,這裏的點心、火鍋和北京烤鴨餐廳依然承載著這片街區的歷史與未來。

最後的大戰略家:布熱津斯基和季辛吉能教給川普什麼

他們過著平行的生活,爲總統出謀劃策,改變了冷戰的進程。如果他們如今還在世,會如何引導美國?

處於貿易戰前線的中國出口商無懼美國「紙老虎」

「小商品城」的堅韌不拔反抗呼應了北京的堅持:相信中國能夠戰勝唐納•川普的關稅攻勢。

中國集結「國家隊」衝上貿易戰前線

國有基金和企業正在通過大規模協調一致的增持行動來提振中國股市。

小紅書創辦人毛文超歡迎「TikTok難民」

美國用戶突然大量湧入,爲小紅書帶來了「潑天富貴」。但這種情況能持續多久?

每週時事分析:以「中國式現代化」繼承毛澤東事業

曹辛:關於改革開放的提法體現了新時代中國主旋律,特別是指出改革開放是「決定中國式現代化成敗的關鍵一招」,也是對全面肯定毛澤東的平衡。

每週時事分析:奧運會像章風波,問題的本質不在毛澤東像章

曹辛:本次奧運會中國運動員佩戴毛主席像章引起的風波,完全是中國國內部分輿論把體育比賽和毛澤東思想的政治相掛鉤的宣傳使然。

李銳
百年李銳

杜導正:李銳坦蕩率真、敢於直言,爲此付出了極大的人生代價,但終其一生,他從未動搖和放棄對國家和民族命運的關懷、對民主和自由的追求。

「革命之母」:100週年和50週年

丁學良:100年前的俄國革命爲「革命之母」似無爭議;在我看來,50年前的中國文革則爲設計中的「革命之母」。

文革
文革的制度起源:壓制不同聲音和「大躍進」

許成鋼:「大躍進」是產生文化大革命的制度基礎的重要部分,是文革的前奏,影響極其深刻,一直影響到今天。

範雨素給中國知識分子的一個任務

劉遠舉:範雨素出現的本質是什麼?她是中國受到不平等對待的農民工的代表,是一塊在中國當下社會中淬鍊地發紅的鐵。

毛主席逝世時不哭的後果

張小彩:毛主席逝世時,沒有誰規定必須哭,可似乎每個人都知道不哭的危險,但我同學的爸爸竟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毛派迴歸對中國政治構成新的威脅

中國年輕人對文革的懷念反映出一個事實:他們從未被告知毛澤東時代的全部歷史真相,這種粉飾令老一代人擔憂。

毛澤東逝世40週年紀念日在沉默中度過

毛澤東的平均主義經濟思想與今天中國的自由資本主義形成鮮明對比,這使得官方極其警惕人們對他過多緬懷。

香港風水師創作粵劇《毛澤東》

李居明自掏腰包、自編劇本支持粵劇事業,但身爲風水師的他承認,沒想到新作《毛澤東》會招致香港市民譴責。

文革
書評:文革的問題和答案

歷史學教授華志堅:馮客的《文化大革命》一書對文革起因、歷史比較和年表給出了自己的回答。季羨林的《牛棚雜憶》則間接闡明是什麼鼓動了迫害他的人。

文革
判別「文革」是否再來的三個路標

香港科技大學教授丁學良:我們可以憑藉過去的歷史經驗,輔之以比較政治社會學的視野,勾畫出「文革是否會再來一次」的幾條邊界線,以判斷其再發生機率之大小。

文革
我們要感謝「文革」的五條理由

香港科技大學教授丁學良:今年是中國「文革」開始50週年紀念和「文革」結束40週年紀念。中國需要否定「文革」,也需要衷心地感謝「文革」。

工黨
毛澤東信函即將拍賣

蘇富比將在近日拍賣毛澤東1937年寫給艾德禮的一封信,信中呼籲英國加入抗擊日本的「生死鬥爭」。這是中共尋求與英國政界人士建立關係的一個早期嘗試。

毛澤東
經濟學家如何進行經濟預測?

FT中文網撰稿人夏春:四位經濟學家關於毛氏時代經濟研究引發諸多討論,新聞熱點和學術關注點有何不同?經濟學界如何看待文革遺產?爲什麼大多數人熱衷於追逐專家預測?

李四光
李四光傳:一個標準文革語文標本(下)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老愚:本書是那個極權時代的寫照。高度政治化,類似於一份彙報書。現在看來,卻幾乎成了人性異化的自供狀。渴望瞭解那個年代的人,不妨讀一讀。

李四光
李四光傳:一個標準文革語文標本(上)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老愚:這本書呈現著那個時代特有的革命邏輯。她們自覺地把親人當作一個政治符號敘述,人的存在僅是爲證明社會主義的優越和毛澤東思想的偉大。

反思「按比例搞鬥爭」的當代意義

香港科技大學教授丁學良:《毛澤東:真實的故事》中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是毛的「按比例搞鬥爭」方法論,曾經影響了幾代中國人的生死存亡,同時對目前中國艱難推進的法治進程和曲折迂迴的改革有著深刻的警示意義。

毛澤東
經史達林毛澤東理解現代中國

香港科技大學教授丁學良:最近依據蘇俄檔案撰寫的新版毛澤東傳記爲了解現代中國的焦點問題提供了絕佳視窗。毛在大躍進時實施城鄉隔離的戶口制、黨內高層清洗等,都學了史達林的政策和手法。

畢福劍
中國社會需要一致的是非觀

天則經濟研究所茅於軾:各國對歷史人物的評價雖常有不同,但很少像中國這樣對立和互不服氣。一個社會要建立更一致的是非觀,首先要放開言論管制,鼓勵公開討論。

畢福劍的罪與罰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老愚:畢福劍事件驗證了中國當下的政治生存狀況:沒有對私人信仰的保護,要求無條件服從主流意識形態,造就的是人格分裂的普遍現實。

困窘中的修行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老愚:在毛式法西斯施虐的年代,啓功的「革命書寫」,實乃不得不之行爲。啓功在口述自傳裏曾回憶,文革中抄大字報是他「書法水準長進最快時期」。

掙扎在革命漩渦中的卑賤者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老愚:以軍事化方式組織的革命集體,除了休息,人們整天都泡在一起,既相互監視,又相互合作,一本正經的革命逐漸蛻變爲無聊的遊戲。

啓功
毛澤東時代的啓功書法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李強:文革時,人們覺得啓功字寫得好看,便問是什麼體,答曰「大字報體」。文化悲劇以時代鬧劇形式出演,成爲數千年中國書法史的一大奇觀。

啓功與毛澤東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老愚:避諱在中華大地是一門幽深的學問,言說和書寫都有各種不得不遵守的忌諱。事實上,對皇帝的避諱一直延續到當代中國。

例證塑造的紅色世界(上)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老愚:對字的重新釋義只是革命化的第一步,一個步入識字階段的孩童,如果虔誠地相信《新華字典》的釋義,將逃脫不了被洗腦的命運。

毛澤東
毛澤東時代的關鍵詞(十一)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老愚:當時流傳著這樣一首民謠,曰:「偷一石,當模範;偷一斗,紅旗手;不偷不逮,餓死活該。」飢餓把原有的做人道德徹底摧毀了。

文革
沒有真相,就沒有和解

中國歷史學家章立凡:部分「紅二代」從不斷自辯到促進反思,以道歉求和解,避免社會的徹底撕裂,當然是一種最明智、成本最低的維穩,可惜尚未被主政者所理解。

毛澤東時代的關鍵詞(十)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老愚:中蘇交惡之後,小鎮出現了「備戰備荒爲人民」的標語。從縣裏來了一個專家模樣的人,決定在教師宿舍和教室之間的空地上挖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