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剃刀邊緣

掙扎在革命漩渦中的卑賤者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老愚:以軍事化方式組織的革命集體,除了休息,人們整天都泡在一起,既相互監視,又相互合作,一本正經的革命逐漸蛻變爲無聊的遊戲。

——讀啓功「文革日記」(上)

《啓功書毛澤東詩詞》面世後,有人不解:字是好字,可爲什麼要寫災難製造者毛澤東的詩詞呢?對從新中國前三十年過來的人而言,這不是個問題,但在後輩兒孫眼裏,卻是一個大問題。他們懷疑啓功的人格,進而質疑其國學大師的含金量。其實,只要明瞭啓功在毛澤東時代的處境,一切便就迎刃而解了。

「啓功日記」正好擔當這樣的使命。

您已閱讀5%(166字),剩餘95%(350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剃刀邊緣

老愚,男,陝西扶風人,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系,社會觀察家,出版人,散文作家。著有《在和風中假寐》《暮色四合》等。因《「紅二代」的意志》《「紅色重慶」的價值》《重慶紅色頻道發出的信號》 等系列文章,而獲得2011年度亞洲出版人協會評論大獎。公號名爲「老愚的自留地」。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