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重度霧霾籠罩的天安門廣場上遠遠望過去,天安門城樓上懸掛的巨幅毛澤東像有些灰濛濛的。剛到早上8點,北京市中心氣溫已接近30攝氏度。但高溫和霧霾並未妨礙數以千計的人們排一小時長隊等待瞻仰這位「偉大舵手」儲存完好的遺體。天安門廣場既是首都北京地理上的中心,也是中國的政治中心,毛主席的遺體(或者更有可能的是一具蠟像)自他40年前逝世後就一直放在廣場上一座專門建造的紀念堂中供人瞻仰。
在西方,人們主要將毛澤東看作中國的「紅色皇帝」,一位殘暴的獨裁者,建立了極端的個人崇拜,發動了帶來浩劫的文化大革命,他發起的「大躍進運動」導致了史上最嚴重的饑荒。專家估計,毛澤東要對和平時期4000萬至7000萬人的死亡負責,比希特勒(Hitler)和史達林(Stalin)害死的人數之和還多。然而,雖然希特勒、史達林及20世紀的其他多數極權獨裁者死後都遭到了否定,但毛澤東仍是現代中國的核心人物。他在1921年協助成立的中國共產黨、1949年建立的威權主義列寧式政治體制仍統治著這個國家。「毛澤東思想」被寫入黨章,而且從1999年開始,毛澤東的頭像被印在中國大部分紙幣上(他在世的時候不允許這樣做)。
但是,如此粉飾毛澤東的政治遺產是一個有風險的策略。由於共產黨對教育、媒體及所有公共話語的嚴格控制,大多數中國民衆對毛澤東所犯的可怕錯誤所知甚少。的確,這位獨裁者現在比他去世以來的任何時候都更受歡迎。去年,近1700萬人前往毛澤東位於華中農村的家鄉韶山祭拜。而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僅有6萬人到那裏祭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