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剃刀邊緣

困窘中的修行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老愚:在毛式法西斯施虐的年代,啓功的「革命書寫」,實乃不得不之行爲。啓功在口述自傳裏曾回憶,文革中抄大字報是他「書法水準長進最快時期」。

——讀啓功「文革日記」(下)

「文革」初期,啓功遭遇了人生最大的變故。黨魁毛澤東鼓動的造反派在摧毀社會秩序的同時,也撕碎了每個人的生活,順從紅色政權的啓功亦陷入劫難之中。

啓功被迫退出「民主黨派」九三學社。1966年8月26日記載:「上午文革籌委會召開大會,會後九三臨時集談退社、解散事。下午紅衛兵命令解散退社,限明日上午貼出大字報。」造反派的話就是律令,在不受任何約束的「刀把子」面前,原有的社會系統瞬間坍塌。啓功1952年加入九三學社,這是他一生唯一的政治身份。自此,啓功參政議政的身份化爲烏有,成爲一個無所依附的個人。解散該組織,表明共產黨割斷了與「民主人士」的政治同盟關係,啓功從虛幻的革命同路人淪爲革命對象。

您已閱讀9%(307字),剩餘91%(320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剃刀邊緣

老愚,男,陝西扶風人,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系,社會觀察家,出版人,散文作家。著有《在和風中假寐》《暮色四合》等。因《「紅二代」的意志》《「紅色重慶」的價值》《重慶紅色頻道發出的信號》 等系列文章,而獲得2011年度亞洲出版人協會評論大獎。公號名爲「老愚的自留地」。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