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樣板戲」的前世今生

FT中文網撰稿人李小龍:爲政治服務的「樣板戲」並未如人們所願被自然淘汰。最近「人民性」的要求再次被最高領導人強調。「樣板戲」與時俱進成爲「紅色經典」傳承劇目,在中國繼續上演著。

演出開始的鐘聲響過之後,整個劇場暗了下來。一束聚光燈在黑暗中射向大幕,一個穿著八路軍軍裝的男演員從幕後走出,站定,用高昂的聲音朗誦道:「偉大的領袖毛主席教導我們:成千成萬的革命先烈,爲着人民的利益,在我們的前頭英勇地犧牲了。讓我們高舉起他們的旗幟,踏著他們的血跡前進吧!」激越的序曲響起,演出正式開始。

這是中國國家京劇院今年在全國巡演京劇《紅燈記》的標準開場。兩個小時的演出幾乎一切都遵從這出「革命樣板戲」在「文化大革命」中形成的樣板版本,包括開幕前的毛主席語錄,只在樂隊規模和武打動作方面,因爲條件所限有極少的改動。(編者注:此文最上方的照片即爲文革時期上演的《智取威虎山》劇照之一)

整場演出充滿革命的、鬥爭的激情,在當今世界,似乎只有北韓的革命歌舞可以與之相提並論。

您已閱讀3%(335字),剩餘97%(1191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