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毛澤東最後的革命》(Mao's Last Revolution香港星克爾出版公司2009年中文簡體字版)的英文原著,由哈佛大學出版社 2006 年出版,它的孕育出世有趣而又嚴峻。我作爲見證人之一,撫捲回想,幾多感慨!
此書的淵源久矣!遠在1984-85年,哈佛校方就正式向本書作者 Roderick MacFarquhar 馬若德(國內把他的名字音譯成麥克法夸爾)提議,可否在該校《核心課程》大欄目下,新開一門專講中國文革的課?如果開成了,這將是全世界主要大學裏,首項以中國文革爲主題的完整課目。雖然該建議對馬若德頗具誘惑力,但他卻心中無底。中國的文革是那麼的撲朔迷離、錯綜複雜,怎麼好給美國本土生長的大孩子們講清楚呢?比如說,毛正式發動文革的頭排砲火——對《海瑞罷官》的革命大批判,海瑞被罷官是16世紀中葉,比美利堅合衆國的成立還早了兩個多世紀。怎麼能夠對美國的大學生講明白,在毛的中國,古代史、中世紀史都是爲現實政治鬥爭服務的小丫頭呢?
誰知道首屆《中國文化大革命》於 1988 年春開課時,哈佛大學生中主動要來上的幾達千名,哈佛大學生全部才六千多人。這麼大規模的課,倒是給後勤部門出了道難題,因爲沒有這麼大的常規教室。無奈,校方只好准許這門課在 Sanders 劇院裏上;該棟古建築物頗具文物價值,平時保管甚嚴,通常是在重大慶典時才動用。
您已閱讀15%(573字),剩餘85%(317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