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穆罕默德•阿里(Muhammad Ali)爲與喬治•福爾曼(George Foreman)在金夏沙的偉大「叢林之戰」做準備;或者比約恩•博格(Björn Borg)在溫布爾登中心球場決賽中與約翰•麥肯羅(John McEnroe)對峙。最恰當的是,思考國際象棋大師鮑比•費希爾(Bobby Fischer)在1972年雷克雅維克「世紀之戰」中對陣蘇聯對手鮑里斯•斯帕斯基(Boris Spassky)的情景。
儘管持續了數十年並影響了兩個超級大國的進程,美國偉大的冷戰戰略家茲比格涅夫•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和亨利•季辛吉(Henry Kissinger)之間的競爭值得同等的連字元化。布熱津斯基-季辛吉之於美國地緣政治就如同偉大組合之於體育。他們的核心分歧在於是否要維持與美國死敵的冷戰緩和——緩解緊張關係——還是要恢復與蘇聯(USSR)的意識形態鬥爭。
季辛吉贏得了名人之戰。在我看來,布熱津斯基在他們的冷戰爭論中略勝一籌。季辛吉誤判了蘇聯會成爲世界格局中的永久角色,而布熱津斯基則準確地看出了蘇聯那些沉睡的民族——包括烏克蘭——纔是它的阿喀琉斯之踵。無論如何,他們圍繞如何應對冷戰的分歧,其重要性不亞於當今川普陣營內部的分裂:一方讚賞他希望與弗拉迪米爾•普丁(Vladimir Putin)的俄羅斯實現緩和,另一方則認爲這將對烏克蘭造成一場類似慕尼黑的災難。
您已閱讀9%(598字),剩餘91%(575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