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
登錄
註冊
我的賬戶
登出
搜尋
關閉
搜尋
FT中文網
Menu
首頁
首頁
FT中文網首頁
特別報導
「新四大發明」背後的中國浪潮
與FT共進午餐
西門子·智慧城市羣
未來生活 未來金融
高階訂閱
標準訂閱
熱門文章
一週
一月
季度
一年
會議活動
市場活動
FT商學院
FT電子書
職業機會
FT商城
日經中文網精選
中國
中國
頻道首頁
政經
商業
金融市場
股市
房地產
社會與文化
觀點
全球
全球
頻道首頁
美國
英國
亞太
歐洲
美洲
非洲
經濟
經濟
頻道首頁
全球經濟
中國經濟
貿易
環境
經濟評論
金融市場
金融市場
頻道首頁
股市
外匯
債市
大宗商品
金融市場數據
商業
商業
頻道首頁
金融
科技
汽車
地產
農林
能源
工業和採礦
航空和運輸
醫藥
娛樂
零售和消費品
傳媒和文化
創新經濟
創新經濟
頻道首頁
人工智慧
大數據
網路
新能源與新交通
其他
區塊鏈與數位幣
教育
教育
頻道首頁
學前教育
中小學與國際學校
高等教育與海外留學
商業與職場教育
教育改革與創新
觀點
觀點
頻道首頁
Lex專欄
專欄
分析
評論
社評
書評
讀者有話說
管理
管理
頻道首頁
FT商學院
職場
領導力
財富管理
人物
生活時尚
生活時尚
頻道首頁
樂尚街
美食與美酒
藝術及文化活動
品味
旅行
生活話題
藝術與娛樂
消費經
影片
影片
頻道首頁
政經
產經
金融
文化
FT看見
音訊
音訊
頻道首頁
麥可林學英語
BoomEar藝術播客
一波好書
音樂之生
i聽粉
每日英語
每日英語
頻道首頁
雙語閱讀
FT英語速讀
原聲影片
FT英語電臺
音樂之生
麥可林學英語
每日一詞
換腦ReWired
換腦ReWired
頻道首頁
登錄
註冊
我的賬戶
會員訂閱
兌換中心
郵件訂閱
我的關注
我的評論
我的收藏
我的銀行卡
登出
關注我們
WeChat公衆號
新浪微網誌
X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動應用大全
會員訂閱
兌換中心
郵件訂閱
我的關注
我的評論
我的收藏
我的銀行卡
RSS
不平等
關注
書評:財富的界限——終結財富的極端聚集
馬丁•桑德布:在超富人羣財富急速成長的當下,以揭露甚至消滅財富極端聚集爲目標的書籍擁有一定市場,富人可能要多加留意了。
全球經濟
關注
消除極端貧困的關鍵:最貧窮國家
沃爾夫:世界上最貧窮國家的極端貧困人口下降陷入停滯,這是癥結所在。只有把注意力和資源集中在它們身上,才能實現消除極端貧困的目標。
收入分配
關注
以「共同富裕基金」分享財富助力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現代化
博古睿、加德爾斯:爲了實現共同富裕,中國啓動了「三次分配」,在這個過程中,以「全民基本資本」爲手段的預分配是一個值得考慮的概念。
共同富裕
關注
共同富裕如何實現是一個難題
鄧聿文:眼下共同富裕僅僅是在破題,未來要實實在在推進下去,中國的經濟、社會和分配結構均要發生較大改變,這會是一個艱鉅的工程。
收入不平等
關注
股票激勵不該爲執行長獨享
如果董事會真的認爲股票對激勵高階主管專注於爲股東創造價值至關重要,那麼他們也應該讓其他員工擁有股票。
收入不平等
關注
富人越來越富,利率越來越低
阿姆斯壯:在美聯準傑克森霍爾會議上,三位學者演示了一篇引人深思的論文:利率降低也許與人口趨勢無關,而與收入不平等有關。
拼多多
關注
拼多多承諾將15億美元未來利潤投入農業公益項目
拼多多成爲中國對科技業採取全面監管整治行動以來,最新一家高調啓動慈善項目的中國科技企業。該公司股價在財報公佈後上漲22%。
共同富裕
關注
一週世界輿論聚焦:關於「共同富裕」的幾個問題
曹辛:保留謀劃上的慎重、行動上的溫和是非常必要的,這會留下操作上的餘地,有利於把政策落實好。
收入不平等
關注
中國表示將加強對高收入的調節
中央財經委員會強調「合理調節過高收入,鼓勵高收入人羣和企業更多回報社會」。實現「共同富裕」已被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
收入分配
關注
促進中國第三次分配的背景分析與發展思考
朱睿、趙冠軍、李夢軍:充分發揮作爲第三次分配的慈善事業的作用,需要在體制機制、政策建設等諸多方面不斷改革創新。
美國政治
關注
全民資本:適合我們時代的再分配方式
福魯哈爾:加州的「預分配」實驗如獲成功,或許可以在聯邦層面推行。這個兼具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特點的概念適合我們這個時代。
慈善
關注
美國富豪爲什麼喜歡做慈善?(二)
朱睿、趙冠軍、李夢軍:慈善基金會不可能從根本上消除社會的不平等,但它構成了美國一個世紀以來防止矛盾尖銳化的一支重要力量。
收入分配
關注
過去25年與企業財富創造有關的五條教訓
福魯哈爾:過去的25年已經證明企業部門能夠創造巨大的財富,接下來的25年必須證明它能夠更加平均地分配這種財富。
雙循環
關注
雙循環的成功關鍵是什麼?
胡偉俊:國際局勢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當下新發展戰略如何展開?提高內需,關鍵在於收入分配格局變化,而這又取決於要素市場改革。
印度
關注
不能簡單看待印度的不平等問題
艾亞爾:印度在本世紀前十年不平等程度有所上升,但有1.38億人在2004年到2012年間脫貧,這是該國歷史上的最高紀錄。
金磚五國峯會
關注
中國消費者購買力日益增強
今年上半年中國家庭實際可支配所得成長7.3%,超過同期經濟擴張速度,而且不只是收入水準提高,收入分配也在改善。
社會問題
關注
「玻璃天花板」與「玻璃地板」
奧康納:人們熟知「玻璃天花板」,但研究發現,許多社會似乎都有一層「玻璃地板」,防止豪門後代滑至底層。
天則橫議
關注
減少社會不平等,須先實現程式公正
天則經濟研究所王軍:中國的不平等更大程度上是程式不公和機會不等的結果,是法治不健全的產物,這是中國與西方發達國家在不平等原因方面的最大區別。
貧富差距
關注
勿堵塞「階層塑化」之路
陶短房:北京超越紐約成爲全球「10億美元富豪之都」,發自肺腑感到高興的恐怕只有利益攸關的極少數人。在中國經濟成長進入「新常態」之際,對貧富分化加劇可能造成的社會衝擊,必須有清醒的認識並積極予以應對,最需要警惕的是切勿繼續堵塞「階層塑化」之路。
收入分配
關注
中國如何縮小收入分配差距?
經濟學家王小魯:中國收入差距過大的局面一直沒有根本改變,出路只能是綜合性改革、多方面的體制改革,而不是調一調薪酬、改一改個稅的稅率就能解決問題的。
不平等
關注
經濟金融化加劇不平等
FT專欄作家凱:西方國家不平等的加劇主要由兩個相互關聯的因素造成:金融業的壯大和高階主管薪酬的爆炸性成長。金融業一直在招募更多人才,並付給他們更高的薪酬。
收入分配
關注
OECD:收入不均會拖累成長
收入分配平等程度是否影響經濟增速,經濟學家和決策者對此一直有爭議。經合組織對富國的一項研究發現,收入不均會影響貧窮人羣受教育機會,從而拖累經濟成長。
羅斯柴爾德
關注
史上第二富豪比不上我?
FT專欄作家凱:羅斯柴爾德被《福布斯》評爲「有史以來第二富有的人」,但那時的他真的比現在的我富裕嗎?我們能精確地比較不同時代的貧富嗎?
貧富差距
關注
用富人稅拯救資本主義
《21世紀的資本》作者皮凱蒂:人們曾經把美國看作舊歐洲世襲制社會的對立面,但如今美國財富的不平等程度已甚於歐洲。解決當前的社會極端失衡,可取的辦法是按個人資產淨值開徵財富稅。
貧富差距
關注
貧富差距擴大原因何在
FT專欄作家哈福德:對於我們爲什麼要關注收入不平等,我列出兩個理由:收入分配過程不公平、收入分配結果有害;但這兩者實際上無法分開。
南亞
關注
血汗工廠不便宜
孟加拉服裝廠倒塌事故造成數百工人死亡一事震驚了世界。
英國服裝公司Primark曾要求安全生產,也進行過廠房安全檢查。但FT社論認爲,這些還不夠。如這次事故一樣,孟加拉很多工廠的老闆都是官員,他們可以輕易使法律監管形同虛設。而跨國公司有義務用種種方法迫使工廠不再忽視工人的安全和健康,血汗工廠可不便宜。
香港
關注
香港工潮凸顯社會痼疾
葵青碼頭工人罷工突顯出一個事實:香港雖然是亞洲最富裕城市之一,但收入不平等日益嚴重,經濟由幾家大企業主宰,底層民衆生存壓力越來越大。
收入分配
關注
「收入倍增」首先需要擴張民權
FT中文網公共政策編輯劉波:緩解持續拉大的收入和財富差距,最主要的是要打破那些目前仍在損害個人自由、抑制競爭的制度,保障、伸張和擴大基本民權。
2013年兩會
關注
收入分配:重要的不僅僅是基尼係數
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權衡:以收入衡量的基尼係數無法反映中國社會政策不統一、城鄉公共服務不均等事實;改革要點在於讓不同階層的收入份額具有較高流動性,這會大大降低收入差距帶來的社會壓力。
反腐
關注
如何抵制「房叔房姐」?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葉檀:讓官員承擔財產公示之責,以正確的稅收激勵讓囤積房產變成不划算的買賣,讓購買豪宅、囤積房產者爲財政和中低收入階層做出貢獻,如此一來,誰還願意「以人查房」?
貧富差距
關注
收入分配改革亟需細化
FT社評:中國國務院出臺的收入分配改革計劃中幾項提議非常明智。若付諸實施,它們有望解決日益惡化的不平等問題。然而,該計劃措辭含糊,缺乏具有約束力的承諾,似乎表明政府仍不敢正面對抗既得利益集團。
中國股市
關注
收入分配改革下的投資機會
FT中文網投資與財富管理編輯馮濤:這次改革魄力多大,仍值得觀察。但大方向看,改革將幫助「收入倍增」目標的實現,一些行業會明顯受益,值得投資者重點關注。
收入分配
關注
收入分配體制改革四大難點
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所世界經濟室陳建奇:「改革」是中共十八大關鍵詞,但收入分配體制改革方案迄今仍未面世。其所面臨的四大難點,核心在於提高居民收入佔GDP比重。
貧富差距
關注
中國如何縮小收入差距?
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副教授沈凌:中國的收入差距很大,好像是全國人民的共識。知道收入差距大的事實不難,難處在於如何縮小這個差距。
籃球
關注
從籃球明星看收入分配
FT專欄作家約翰•凱:我們都知道機會平等和結果平均之間的區別,但若想理解收入分配,我們不僅要看人才或市場,還要看支配這兩者的權力結構。
稅收
關注
「隱性稅收」加劇分配不公
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劉勝軍:房價問題、央企問題、法治問題,都構成了對公衆的「隱性稅收」,導致社會收入分配以「不正義的方式」迅速擴大。
熱門文章
1.
中國經濟的問題是不是「消費不足」?
2.
作爲保守主義的川普主義及其誤解
3.
「新消費熱」中的冷思考
4.
穩定幣新戰場:離岸人民幣的全球進擊與現實挑戰
5.
中國企業利潤下降,如何扭轉?
6.
穩定幣:鏈接現實與數字經濟的「橋樑」
7.
中國悄然擴大稀土和磁體出口管制
8.
川普服務於誰?
9.
俄羅斯對烏克蘭進行開戰以來最大規模空襲
10.
對「主理人」的刻薄嘲笑,是傳統階層觀對身份重構的本能抗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