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天則橫議

減少社會不平等,須先實現程式公正

天則經濟研究所王軍:中國的不平等更大程度上是程式不公和機會不等的結果,是法治不健全的產物,這是中國與西方發達國家在不平等原因方面的最大區別。

幾個月前,北京大學發佈了一份報告,稱中國收入和財產不平等狀況正在加劇,最富有的1%家庭擁有全國三分之一的財產,而最貧窮的25%家庭僅擁有全國1%的財產。報告認爲,中國社會的不平等現象正全方位地呈擴大趨勢。

應該說,不平等是一個普遍存在的事實,也是令許多國家頭疼的一個問題。美國總統歐巴馬在提到經濟不平等時,曾說這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決定性問題」。其實,就在中國不平等迅速擴大的這些年,美國等發達國家的不平等也在擴大。那麼,中國的不平等與這些國家有何不同?造成中國不平等的主要原因又是什麼?

要回答上述問題,首先要對不平等的原因有個清晰的認識。依法國經濟學家皮凱蒂在《21世紀資本論》中的觀點,「不平等本身未必是壞事,關鍵問題是這種不平等是否合理」。因爲引起不平等的因素有很多,既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因素。有些不平等實際上是公平的體現,有些則與不公平密切相關。至於公平與平等的關係,可借用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的話:「公平是比平等更爲重要的原則」。

您已閱讀16%(419字),剩餘84%(226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天則橫議

本專欄由天則經濟研究所向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提供。「天則」語出《詩經》,「天生烝民,有物有則」,引自《易經》「文言」,「乾元用九,乃見天則」,意爲「合乎天道自然之制度規則」。「橫議」源自《孟子•滕文公下》,「聖王不作,諸侯放恣,處士橫議。」 意爲知識分子縱論時政。本專欄由天則經濟研究所研究人員輪流撰寫。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