壟斷

蘋果
蘋果與汽車廠商的儀表盤爭奪戰升溫

蘋果CarPlay Ultra的推出正值汽車企業推出自己的資訊娛樂系統。

巴拿馬運河負責人:地中海航運的港口交易威脅中立原則

巴拿馬運河的營運商稱,地中海航運公司收購長江和記實業的資產對該水道遵守美巴條約構成風險。

航運
巴拿馬港口易主加劇關於航運業競爭狀況的擔憂

長江和記230億美元的出售交易,讓人們擔心航運業龍頭地中海航運公司對全球港口基礎設施的控制將會增強。

波音
波音的「大企業病」

鄭志剛:在一定意義上,大企業病也許是上帝爲了維護市場經濟中的公平交易,避免出現各種形式的壟斷而向企業施加的一道魔咒。

STEAM
Steam使用者經驗那麼好,爲什麼還要搞壟斷?

Steam創辦人成立平臺的初衷是爲了用更好的服務和使用者經驗來打敗盜版,這樣的平臺,玩家都喜歡,爲什麼還要怕玩家跳槽搞限價條款?

數字平臺有偏見,草根經濟難創新

吳延暉:以中國的數字文藝娛樂市場爲例,平臺的推送和操縱能決定一部作品的命運。平臺的偏見足以主宰市場沉浮,甚至窒礙產業創新。

醫療
南韓醫生罷工暴露老齡化引發的矛盾

南韓醫療系統面臨即將到來的人口危機,醫生抱怨工作強度大、薪酬低。

「大者恆大」加劇糧食不安全問題

福魯哈爾:根據聯合國一份報告,企業集中度與哄擡價格和大宗商品波動之間存在相關性,這加劇了糧食不安全。

摩根大通:永遠不會白白浪費危機

儘管摩根大通CEO戴蒙稱收購第一信託銀行是一項公共服務,但許多批評人士堅持認爲,這一結果進一步證明整個體系對大銀行有利。

行業主導AI革命會產生什麼後果?

少數個人和企業如今掌控著AI領域的很大一部分資源和知識,該領域會對我們人類共同的未來產生什麼影響,最終將取決於這些個人和企業。

資源
從「鋰佩克」到「電池金屬卡特爾」,全球興起一波資源民族主義

王英良:發展中國家已經日益意識到自身的自然資源可能帶來的戰略性優勢。面對資源國家組團抱團,各需求端國家以及跨國公司如何應對?

乳業
美國嬰兒配方奶粉危機引發市場改革討論

雅培曝出安全醜聞後,美國嬰兒配方奶粉供應嚴重短缺,引發了對這個僅由兩家公司主導的行業的審查。

Meta的VR應用抽成條款激怒開發者

雖然Meta先前曾抨擊蘋果,但其VR商店的抽成條款卻與蘋果和谷歌相似,因此被批「虛僞」。

石油
義大利總理提議成立石油消費國「卡特爾」

德拉吉在白宮與拜登會晤後提出了這一建議,表示他和拜登都對全球能源市場的結構感到「不滿」。

蘋果
蘋果在中國贏得私隱之戰

中國多家科技企業聯合有關機構開發的中國廣告協會網路廣告標識(CAID)未能造出聲勢,這對蘋果而言是一次重大勝利。

平臺
壟斷市場的行爲,該不該反?

鄭磊:反壟斷最大挑戰來自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數字經濟無邊界經營能力,極大壓縮了其他新競爭者進入的空間。如何避免贏者通喫的固化局面?

微軟
英國二手軟體銷售商向微軟索賠2.7億英鎊

ValueLicensing在英格蘭高等法院起訴微軟,稱後者通過勸說企業放棄永久許可證,破壞了二手軟體市場的競爭。

谷歌
第三方cookie沒落令谷歌競爭對手生憂

沃特斯:谷歌逐步淘汰第三方cookie讓競爭對手們擔心,這家有能力重塑網路未來的搜尋巨擘正使競爭朝著對其有利的方向傾斜。

ARM
英國與歐盟將深入調查安謀收購案

輝達的競爭對手擔心,輝達收購安謀將對它們不利。這一交易在美國和中國也面臨審查。

字節跳動與騰訊再度開啓訴訟大戰

字節跳動旗下的抖音起訴騰訊壟斷。騰訊稱相關指控「純屬失實,系惡意誣陷」,並聲稱將繼續起訴對方的侵權行爲。

壟斷
壟斷的利與弊:市場經濟學的視角

許小年:從市場經濟學角度考察壟斷,改變關於壟斷的傳統思維和反壟斷政策,有可能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福利;與其反壟斷,不如反非正當競爭。

反壟斷
反壟斷、全球化與內卷化

胡月曉:反壟斷並非反對資本集中和企業規模的擴大;當出現限制競爭、贏者通喫、價格歧視等非規範競爭行爲時,反壟斷監管必然要走上前臺。

年度辭彙:Techopoly

今年以來,科技行業一直在高歌猛進,即使大型科技公司面臨來自全球監管機構的威脅,但可以預見,「技術壟斷」還將持續很長時間。

Facebook
美國反壟斷訴訟意圖拆分Facebook

如果聯邦貿易委員會和各州檢察總長能使法庭相信Facebook被控的反競爭行爲損害市場,默認的解決方案就是拆分該公司。

谷歌
Lex專欄:新版Google Pay時機尷尬

谷歌擴展Google Pay應用的功能本無可厚非,但是此舉不會讓已經警惕這家科技巨擘影響力的監管機構放心。

壟斷
反壟斷監管,過猶不及

劉遠舉:平臺的規模性的確可能被濫用,同時它也可能帶來效率、公平與發展。監管當然需要,卻需要注意過猶不及的問題。

歐盟
歐盟草擬黑名單遏制科技巨擘

歐盟擬對多達20家大型網路公司實行比小公司更嚴格的監管規定,以求促進競爭,其中很多爲美國大型科技公司。

ARM
安謀預期中國將從嚴審查輝達交易

中國晶片製造企業敦促政府調查輝達對安謀擬議中的收購,理由是該交易將讓輝達這家美國公司控制衆多關鍵技術。

科技巨擘壟斷力量危害美國

福魯哈爾:美國司法部即將對谷歌的搜尋主導地位提起新的訴訟。希望司法部的訴訟主張是宏大而寬泛的,因爲問題肯定很大。

逐利信條助長企業壟斷權力

馬爾:巨型企業的壟斷權力正在演變成經濟黑洞。打破壟斷、重塑競爭的使命僅靠企業的自願努力是不夠的。

高通
高通就涉嫌壟斷市場案上訴獲勝

聯邦第九巡迴上訴法院的裁決,令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去年贏得的訴訟受挫,後者發現高通利用智慧財產收取過高使用費。

反壟斷
美國應該再來一次對企業壟斷的大整治

福魯哈爾:與任何類型的大型企業進行鬥爭都是艱難的,但在城市和州一級進行的小規模鬥爭可能會產生全國影響。

勇敢對「二選一」說不,才能讓平臺坐下來商談

鍾晉漢:近年幾個新平臺崛起,品牌方的選擇變多,博弈餘地也隨之變大,「二選一」的爭議越是激烈,越證明其無法持續。

電商
《反壟斷法》修法如何順應業態發展

朱晉:平臺經濟是網路經濟的一大特徵,它具有很高的效率,但另一方面,它也可能碾壓中小市場主體。

數據
數據反壟斷,難在哪裏?

楊建輝:數據技術發展、數據種類衆多、數據迭代迅速等原因,將使得界定數據相關市場成爲非常困難的一件事。

運輸
美國面臨的新「鐵路問題」

福魯哈爾:網路是我們這個時代的鐵路。但主導網路的公司都是民營、逐利的實體,它們也存在壟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