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

壟斷市場的行爲,該不該反?

鄭磊:反壟斷最大挑戰來自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數字經濟無邊界經營能力,極大壓縮了其他新競爭者進入的空間。如何避免贏者通喫的固化局面?

市場經濟發達的國家都有一部被稱作「經濟憲法」的法律-反壟斷法,有些國家稱作「反不當競爭法」。目前大約有140個國家制定和實施了反壟斷法。我國1993年啓動《反壟斷法》的研究起草工作,從2008年8月正式實施,至今已12年有餘。在國家提出國內國際市場「雙循環」的政策背景下,解決國內市場條塊分割,打動市場擁堵不通環節,有必要加強反壟斷。

2021年中央要求加強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因應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形勢,頒布了《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其目的在於預防和制止網路平臺經濟領域壟斷行爲,保護市場公平競爭,維護消費者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促進平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某知名電商平臺最近接到了高達180多億元的反壟斷罰單,正式揭開了國內平臺經濟領域反壟斷的序幕。一石激起千層浪,由於這次處罰是中國反壟斷執法以來最高一筆罰金,引發了社會各界關注,贊同和反對的聲音都有。本文試圖對其中部分觀點做出回應。

您已閱讀11%(410字),剩餘89%(349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