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臺

自願數據共享,真的可以保護消費者?

李曦:筆者的研究發現,基於自願的數據分享更可能會推高產品的價格,進一步損害消費者的權益。

物流業
中國公路貨運業的綠色轉型與國際前景

專訪滿幫集團首席科學家陳朝暉博士:帶著中國公路運輸行業視角參與COP27及碳減排進程。

平臺
壟斷市場的行爲,該不該反?

鄭磊:反壟斷最大挑戰來自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數字經濟無邊界經營能力,極大壓縮了其他新競爭者進入的空間。如何避免贏者通喫的固化局面?

網路
如何看待閱文「作家合同」爭議?

傅蔚岡:簽約作家和平臺之間的著作權爭議只是導火索,爭議的焦點在於:文創類門戶網站需要何種生態,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平臺型公司的挑戰和未來

鍾鴻鈞:平臺早期的成長比較粗放,之後更多關注的是品質的提升、第二成長和監管。從發展角度來看,產業網路和跨界融合會成爲第二成長點。

TikTok
抖音積極發展美國廣告業務

在美國面臨國家安全調查的TikTok,將加大在美國支出,試圖將其在青少年中的人氣轉化爲營收。該公司正在積極爭取廣告客戶,並打造廣告技術。

技術
新技術驅動下的平臺力量,駛向何方

陳龍:平臺既不是公司,也不是隨機運行的市場,而是由平臺公司運營的萬衆參與的生態網。這改變了企業和市場邊界,平臺公司扮演了什麼角色呢?

Facebook
Facebook是世界上最大的青少年

拉赫曼:今年15歲的Facebook是世界上最強大的青少年。它可能受益於成年人設定的一些限制,尤其在政治方面。

科技平臺正在失去掌控感

加普:亞馬遜正沿著整條供應鏈擴張,其他科技平臺紛紛效仿,進行垂直一體化。但這正是它們失去掌控感的表現。

如何應對「平臺資本主義」?

翁一:當社群媒體平臺達到壟斷規模時,如果平臺自身的商業利益與公共利益發生衝突時,應該如何權衡與取捨?

網路
專爲單身貴族打造的約會app

大眾型在線約會平臺上選擇太多讓人頭疼,精英平臺應運而生,毫不避諱地迎合專業人士、富人、高學歷者和名人。

《電子商務法》僅是過渡產品

陳歆磊:此法爭議最大的是對平臺責任的認定太輕,且平臺責任是相對責任,這是最能反映此法是過渡產品的證據。

騰訊
平臺市場監管:大就是惡嗎?

鍾鴻鈞:今天討論阿里、騰訊的壟斷時必須記住,這個壟斷,也許同樣很快就會被無法想像的創新和技術進步打破。

360
沒有結束的3Q大戰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笨狸:360高調的開放平臺,是爲了搶奪網路以及未來的移動網路那些碎片化的社會化應用以及可能的突然性黑馬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