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關係

DWS執行長敦促歐洲接受更多中國和海灣地區投資

柏林方面正準備斥資5000億歐元翻修其老舊的基礎設施。

中德之間到底是共生關係還是零和關係?

張冬方:前段時間,德國企業代表曾呼籲和要求新政府採取更友好的對華政策。但企業代表們所選擇的表態方式是匿名。

電動車
德國樂見中歐重啓電動汽車價格談判

袁傑:德國現正著力推動中歐重啓電動汽車價格承諾談判,並樂見其成,因爲這符合這個歐洲最大經濟體的自身利益。

大眾
德國福斯汽車集團何去何從?

袁傑:大眾CEO布魯認爲未來是屬於電動交通的時代,並表示汽車市場的「中國速度」引領著發展速度,大眾也正視這一點。

盤點2024年中德經貿關係(二):堅實

張冬方:德國的堅定立場背後是中德經濟關係的緊密性和複雜性。緊密是傳統,而複雜則因爲新的地緣政治形勢。

盤點2024年中德經貿關係(一):動搖

張冬方:中德經貿關係在經歷了長久的蜜月期之後,進入了動搖的階段。更關鍵的問題是,此階段是旁支末節,還是趨勢,甚至成爲主流?

福斯汽車出售新疆工廠

這家德國汽車製造商表示,出售位於新疆的工廠是出於「經濟原因」。

汽車
爲何中國汽車受到德國人青睞?

袁傑:近三分之二的德國人之所以願意購買中國汽車,是因爲其價格優惠,且質量已可與知名品牌並駕齊驅。

喫了秤砣鐵了心?對德國軍艦穿越臺灣海峽的分析和展望

成朝庭:這是德國政府一次深思熟慮的行動。既有意識形態訴求,也有地緣政治考量,而且反映了德中關係的結構性變化。

德艦過臺海,「悄悄地進村打槍的不要」

黃昆:從德國政府參加「印太部署」行動開始,對於德國軍艦是否穿越臺灣海峽的問題,德國聯邦政府和軍方總體上均表現出諱莫如深的態度。

波蘭超越中國成爲德國更重要的出口目的國,值得關注嗎?

張冬方:波蘭和中國在作爲德國出口市場地位上的變化,到底是德國在尋求去風險上的成功,還是隻是刻意比較下的宣傳素材?

德國對華直接投資大幅上升

儘管德國政府呼籲企業進入地緣政治風險較小的其他市場,大型汽車製造商等德企仍堅持在華投資。

德國指控中國駭客入侵其土地測量局系統

德國指責中國在2021年對其負責精確測繪的政府機構發動了「嚴重」網路攻擊,可能導致了關係關鍵基礎設施的敏感資訊外洩。

華為
德國是如何做出5G建設去中國化的決定的?

張冬方:一方面,德國想改變數字落後的局面,具體到5G建設上,華為這樣的供應商可以助力德國;另一方面,德國又對華為的中國身份心存疑慮。

中國同意與歐盟就電動汽車關稅展開談判

正在訪華的德國副總理兼經濟部長哈柏克對此表示歡迎。德國對歐盟決定提高針對中國電動汽車的進口關稅持批評態度。

德國爲何呼籲歐盟不要追隨美國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徵關稅?

袁傑:德國政府和企業界認爲,必須對傾銷和不公平做法做出反應,但絕不能從總體上削弱自由和公平的全球貿易關係,貿易戰只有輸家。

美國取代中國成爲德國最重要貿易伙伴,如何解讀?

張冬方:中德貿易額的變化,不管是來源於中國的去風險,還是德國的去風險,亦或二者皆是,仍然沒有定論。

德國選擇黨籍歐洲議員候選人抨擊西方對華態度「偏執」

馬克西麥利安•克拉在接受FT採訪時表示,當局以間諜嫌疑爲由逮捕他的幕僚郭建,是爲了在歐洲議會選舉前抹黑他所屬的德國選擇黨。

間諜
德國反間諜機構接連逮捕中俄間諜嫌疑人

德國情報官員稱,「我們目前只看到了冰山一角。我們必須假設,德國國內有成百上千的間諜在伺機搗亂。」

歐洲議會華裔員工因間諜指控被捕

德國選擇黨歐洲議會議員克拉的工作人員郭建(音)被控祕密受僱於中國國家安全部。德國內政部長形容此案「極其嚴重」。

每週時事分析:蕭茲的尋求對華合作之旅

曹辛:總體而言,中德兩國通過此次蕭茲的訪華,都獲得了各自的利益,兩國政治和經貿關係有所緩和,並有望帶動歐洲大國走向同一條道路。

蕭茲二度訪華,求合作和去風險矛盾嗎?

張冬方:德意志聯邦銀行比較反常地大幅度修訂了數據,德企在華直接投資保持以往的平均水準,而不是像之前所說的「一直在不斷刷高記錄」。

習近平稱中國出口幫助緩解全球通膨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見來訪的德國總理蕭茲時表示,雙方要「警惕保護主義抬頭」。

蕭茲第二次訪華,將談些什麼?

司馬兆麟:外界傳言的「中方取消對德國豬肉的進口限制」大機率會成爲此行的成果之一。環保和電動汽車補貼議題上可能也會有成果。

西門子CFO:德國企業對華依賴將持續幾十年

拉爾夫•托馬斯指出了西方公司面臨的困境以及他們對中國作爲市場和供應國的依賴。德國總理蕭茲正率領一個高級別商業代表團訪華。

蕭茲訪華前瞻:中國作爲德國的貿易伙伴還有多重要?

張冬方:是否可以用德國對中國採取去風險路線來解釋中德貿易額下降、美國正在挑戰中國作爲德國最重要貿易伙伴的地位呢?

如何看待中國連續八年成爲德國最大貿易伙伴?

袁傑:2023年德國對華直接投資再創新高,充分體現了德國經濟界對中國市場的信任,並將會進一步推動德中經貿關係向前發展。

德國
印度能讓德國擺脫對中國的依賴嗎?

袁傑:雖然德國企業寄希望於印度能讓自己進一步擺脫對中國的依賴,但不少專家都認爲印度無法替代中國, 並警告說,不要對印度期望過高。

盤點2023年德國經濟對華去風險:爲何德企依然堅持在華投資?

張冬方:對像福斯集團這樣的車企來說,在中國的電動化滔滔大勢之下忽然退出,可能不是激流「勇」退,而是激流「永」退,永遠退出。

盤點2023年德國經濟對華去風險:德企在逆「中國外資外流」而行嗎?

張冬方:在地中歐關係趨向緊張的情況下,德企是否正如德國政府所希望的那樣,走上了對華去風險之路?

福斯汽車:新疆工廠經審計不存在強迫勞動

在股東和人權團體長期抗議之後,福斯汽車聘請諮詢公司和律師事務所對其位於新疆的工廠進行了審計。

去風險之下,中德經濟還有多緊密?

張冬方:即使在德國國內和歐盟政策大方向發生轉變的情況下,仍然沒有跡象表明,德國企業願意割捨這塊肥沃的、滋養了自己多年的中國市場。

德國
德國經濟前景有多黯淡?

張冬方:IMF首席經濟學家古蘭沙寫道,將德國預測值往下調整的另一個原因在於,德國工業對經濟表現至關重要,而服務業的恢復起得作用不大。

一週世界輿論聚焦:默克爾的國慶講話與中歐「貿易戰」

曹辛: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默克爾發表關於當前德國國內局勢的講話,這兩件都與中國有關。

歐中打貿易戰將把德國車企推上火線

業內人士稱,歐盟以政治化方式宣佈要對中國電動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此舉把德國汽車製造商置於危險境地。

脫鉤
德國央行:德國企業必須減少對華依賴

德國央行表示地緣政治緊張危及德國發展模式,德國外長表示支持歐盟對中國政府補貼電動汽車的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