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德關係

中德之間到底是共生關係還是零和關係?

張冬方:前段時間,德國企業代表曾呼籲和要求新政府採取更友好的對華政策。但企業代表們所選擇的表態方式是匿名。

前一段時間,由德國DAX上市公司和中小型企業組成的德國企業代表曾呼籲和要求新政府採取更友好的對華政策。此事引起我關注的不是德企呼籲什麼樣的中國政策,而是企業代表們所選擇的表態方式:匿名。

據《商報》報導,在今年4月德國聯邦政府組閣之際,一份德國企業代表立場匿名檔案呼呼和要求德國聯邦政府先前實施的風險管理不應導致減少在中國的投資與合作。相反,新政府應當幫助德國企業在中國市場抓住機遇,同時不忽視可能存在的風險,以及加強德國瞭解中國的「中國能力」。據檔案稱,約三十多位經理人和企業家參與了該檔案的起草,涵蓋所有相關行業和企業規模。

按照《商報》記者的解讀,企業選擇匿名可能是因爲在德國企業總部與中國子公司的意見並不總是一致的情況下,避免分部與總部複雜的協調過程。但是其實還可能在於,在對華強硬成爲主流的趨勢下,表達傾向於中國或中國市場的觀點,將面臨壓力。

您已閱讀17%(374字),剩餘83%(182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米國薯國

薯國,愛喫馬鈴薯的德國;米國,愛喫大米的中國。本專欄聚焦於與中國比較下的德國和歐洲,尤其是德國和歐盟在數字經濟領域的數據保護、反壟斷等監管政策 。在數字經濟監管領域,歐盟是先行者。作者張冬方,資深媒體人,做過雜誌,幹過電視,做過人物訪談記者,幹過生活類編輯。近十年來紮根德國,觀察和報導德國社會和政治熱點,作者郵箱:[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