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關係

蕭茲二度訪華,求合作和去風險矛盾嗎?

張冬方:德意志聯邦銀行比較反常地大幅度修訂了數據,德企在華直接投資保持以往的平均水準,而不是像之前所說的「一直在不斷刷高記錄」。

2022年11月蕭茲訪華時,他作爲疫情以來首位G7國家領導人訪華而備受關注。而這次,蕭茲則作爲今年首位訪華的西方大國領導人,同樣受到關注。

德國政府發佈的新聞稿稱,蕭茲此行的目標是在「共同可持續行動」的口號下,與中國保持溝通,而溝通的話題覆蓋經濟貿易、氣候挑戰和地緣政治挑戰三個方面。首先經貿方面,蕭茲當然是帶著企業訴求而去。4月10日,中國德國商會發布了最新的在華德企調查報告。報告顯示,公平競爭環境的落實是在華德國企業最關心的問題,三分之二的受訪企業表示在中國面臨不公平競爭。而氣候挑戰這個最保險、最和諧、最能增加雙邊感情的領域,德國方的共識就是,應對全球氣候挑戰,離不開中國。至於地緣政治風險,德國目前最大的關切仍然是俄烏局勢,而它具體的訴求可能則在於說服中國參加即將在瑞士召開的和平峯會。

從蕭茲在中國的行程安排來看,經濟貿易問題是蕭茲此行最大的重點,而合作大於分歧也是此次訪華期間所透露出來的整體信號。求合作的信號,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一個比較特別的現象,那就是在歐盟和德國政府強調去風險的背景下,無論在貿易還是直接投資上,德企好像選擇了完全相反的一條路。

您已閱讀23%(485字),剩餘77%(165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