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錚文章檔案

中國改革稅制正當時

FT中文網經濟評論員吳錚:過去20年,中國的稅制基本穩定,主要稅種的稅率均未上漲,關稅、企業所得稅率還有下調。爲什麼財政收入增幅持續超過實體經濟?
2012年3月18日

鄧小平
改革尚未成功: 重讀小平南巡講話

FT中文網編輯吳錚:通俗地說,鄧小平成功地解決了把蛋糕做大的問題。他預見到怎樣切蛋糕將會成爲突出問題,但他沒有來得及解決這個問題。重新分割蛋糕,將比把蛋糕做大面臨更大阻力。
2012年2月8日

減排
何必抵制歐盟「碳稅」?

FT中文網經濟評論員吳錚:受益歐盟「碳稅」的是減排企業和地球,付出代價的是歐盟境內起降的航空公司和旅客。中國政府沒必要爲航空業在歐盟「抗稅」撐腰。
2012年1月6日

高華
良史高華

FT中文網編輯吳錚:史學家高華先生不幸辭世。古人將傑出的史官和史書稱爲良史。高華和他的《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堪稱當代中國不多見的良史。
2011年12月29日

歐元區
中國該不該救歐洲?

FT中文網經濟評論員吳錚:無論美國還是歐洲的主權債券,都是外國政府發行的紙幣。一國政府只要決心開動印鈔機,就可以避免破產,但貨幣貶值的風險只能由債主承擔。
2011年11月10日

當心銀行表外資產

FT中文網經濟評論員吳錚:中國銀行業一年新增貸款約7.5兆元,但半年銷售理財產品已達14兆。理財產品的風險遊離於資產負債表外,將可能成爲次貸衍生品一樣的定時炸彈。
2011年7月20日

中國會不會放鬆銀根?

FT中文網經濟評論員吳錚:中國6月PMI指數大幅下滑,但數據公佈後內地和香港的股市不降反升。這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投資者估計宏觀政策將發生調整。
2011年7月4日

中國銀行業:不必太悲觀

FT中文網經濟評論員吳錚:中國銀行業的財務報表,支持了中國銀行家的「傲慢」。中國銀行股的市場表現,則顯示投資者的看法站在了「偏見」一邊。
2011年3月11日

饅頭免稅好處多

FT中文網經濟評論員吳錚:溫家寶總理與網民交流,稱物價問題是影響社會穩定的大事,並提出解決物價問題的四大措施。除此之外,平抑食品價格還有好思路。
2011年2月28日

中國經濟:調控尚不到位

FT中文網經濟評論員吳錚:中國上調準備金率和成品油價格利大於弊,但如此糾正經濟失衡還遠遠不夠。決策者在加息和漲價的同時,應當讓社會更公正地分享其收益。
2011年2月20日

經濟軟著陸是改革良機

FT中文網經濟評論員吳錚:近期經濟運行的數據顯示,中國經濟軟著陸的可能大大高於硬著陸。中國現在最需要的不是更快的經濟成長,而是高質量的成長。
2010年9月1日

國資委
中國國資委應更進一步

FT中文網經濟評論員吳錚:李榮融在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方面卓有作爲。然而,我仍然期待他的繼任者能在推動國資管理思路從「央企利益最大化」向「國家利益最大化」的轉變上,有所突破。
2010年8月25日

銀信合作需要陽光

FT中文網經濟評論員吳錚:中國監管銀信合作,最好的方式不是簡單地將其扼殺,而是在堵住銀行表外資產監管漏洞的同時,將銀信合作規範化、陽光化,使其成爲有益的金融創新。
2010年8月10日

救災
救災只是第一步

FT中文網經濟評論員吳錚:從團結人心,鼓舞士氣的角度講,「多難興邦」代表了一種積極的精神,但是要讓這一美好的願望成爲現實,就必須深刻地吸取多難的教訓。
2010年8月8日

中國經濟會「滯脹」嗎?

FT中文網經濟評論員吳錚:5月份中國經濟數據出爐,面臨經濟增速下滑和通膨上升的雙重壓力,中國經濟如何避開「滯脹」風險?
2010年6月11日

農行IPO應隨行就市

FT中文網經濟評論員吳錚:不應以IPO的定價和規模論成敗。上市的最終目的是爲了提高農行的經營管理水準,爲包括國有股東和公衆投資者在內的所有股東帶來回報。
2010年6月7日

富士康
富士康員工維權政府有責

FT中文網經濟評論員吳錚:面對強勢的企業和弱勢的勞動者,深圳市政府必須在經濟利益和人民生命安全之間擺正立場,採取果斷行動,調查處理富士康事件,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
2010年5月28日

中國股市大跌求解

FT中文網經濟評論員吳錚:對於願意下注中國經濟「軟著陸」的投資者,目前股市的「硬著陸」意味著投資的機會。
2010年6月7日

中國銀行業的投資機會

FT中文網經濟評論員吳錚:上市公司高階主管公開談論本公司股價是很少見的事。如果這家公司碰巧是全球市值第二大銀行,就更值得注目了。
2010年4月1日

不要只盯著人民幣

FT中文網經濟評論員吳錚:如果目光不只盯著人民幣,問題可能反而容易解決。理由有三:口水戰不會有結果;過度愛面子的害處;被低估的可能不是人民幣。
2010年3月26日

國資委
還原央企真實成本

FT中文網經濟評論員吳錚:可以想像,以中國市場的規模,如果3G牌照以拍賣的形式發放,並對三大電信營運商之外的國有和非國有企業開放,其價格肯定不是個小數目。
2010年3月24日

中國央企:不「和諧」的 「地王」

FT中文網經濟評論員吳錚:溫家寶「堅決遏制房價過快上漲」言猶在耳,北京土地拍賣市場就誕生了三塊「地王」,而三個買家均具有央企背景。
2010年3月17日

分析:通膨壓力下的中國貨幣政策

FT中文網經濟評論員吳錚:2月的CPI比1月快出不少,但短期大幅上漲的壓力不大。寬鬆貨幣政策退出的速度,主要取決於經濟復甦的表現。
2010年3月11日

人民幣
兩會釋放的人民幣升值信號

FT中文網經濟評論員吳錚:人民幣匯率長期趨向升值,短期則保持穩定,升值的時機取決於中國經濟復甦的進程。
2010年3月8日

分析:2010年的信貸開局

FT中文網經濟評論員吳錚:中國信貸調控的力度雖大,但2010年的貨幣供應將保持相對充裕。「貓捉老鼠」式的調控手段有效,但存在弊端。
2010年1月20日

準備金率「提前」上調的信號

FT中文網經濟評論員吳錚:中國央行的動作之快,超出了多數人的預期。無論此次上調準備金率是「先手」還是「後手」,都突現了2010年中國貨幣政策的難題。
2010年1月12日

股指期貨懸念未解

FT中文網經濟評論員吳錚:股指期貨和融資融券的交易方式,很多海外資本市場早已有之,在中國卻比白居易筆下的琵琶女更加神祕。
2010年1月10日

中國央行緊縮的虛實

FT中文網經濟評論員吳錚:到目前爲止,中國央行就2010年貨幣政策釋放的信號相當模糊,1-3月的新增貸款規模將是最好的風向標。
2010年1月8日

2010:中國告別經濟危機?

FT中文網經濟評論員吳錚:2010中國經濟很可能重現「過熱」,但是繁榮景象背後的風險,可能比以往更加嚴重。
2010年1月6日

中國銀行業「差錢」是好事

FT中文網經濟評論員吳錚:資本金缺口對中資銀行的信貸擴張構成一種良性約束,強化資本金的要求更有益於保證銀行體系的安全。
2009年12月23日

中投
再給中投2000億美元?

FT中文網經濟評論員吳錚:如果僅僅看好今年股市高收益,就樂觀地認爲中投已經成熟起來,5000億美元的未來就值得擔憂了。
2009年12月20日

不完美的3G時代

FT中文網經濟評論員吳錚:中國邁進了一個不完美的3G時代,你很難像看好這個行業一樣看好任何一家行動運營商。
2009年12月16日

營業稅能否平抑樓價?

FT中文網經濟評論員吳錚:繞開越來越多的錢和供不應求的土地,其他平抑房價政策很難有大的成效。
2010年1月8日

中國經濟轉身難

FT中文網經濟評論員吳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刻不容緩」,但政策調整的實際效果還有待觀察。
2009年12月8日

中國應提早防範信用卡風險

FT中文網經濟評論員吳錚:如果輕視信用卡市場的風險,那麼今天不良貸款的成長,可能只是一個開始。
2009年12月3日

中國將定調明年經濟政策

FT中文網經濟評論員吳錚:即將舉行的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如何在「基調不變」的前提下,解決中國經濟的難題?
2009年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