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營業稅能否平抑樓價?

FT中文網經濟評論員吳錚:繞開越來越多的錢和供不應求的土地,其他平抑房價政策很難有大的成效。

在不斷上漲的房價面前,中國終於再出新政。國務院決定,個人住房轉讓營業稅的徵免時限由2年恢復到5年,而小排量汽車等項目的稅收優惠期則獲得延長。這是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中國在房地產領域發出的第一個全國範圍的政策緊縮信號。

儘管營業稅的稅率高達房屋交易價格的5.5%,這一政策對房地產市場的緊縮作用可能將非常溫和。首先,對二手房交易徵收營業稅本質上並非新政,稅收優惠政策出臺時,已經言明爲期一年,今天的到期不再延長基本在市場的預期之內;其次,提高房屋的交易成本,對投機需求是一種限制,但對於以自住爲目的的需求影響很小。中國尚處在城市化進程中,相當一部分人的住房需求仍然沒有得到滿足。這就是爲什麼徵收營業稅的政策從最早出臺,就沒有改變過房價上漲的方向。在短期內,稅收優惠末班車反倒成爲刺激房價上漲的理由。

如果房價繼續上漲,引發決策者更大的擔憂,那麼下一個政策選項很可能會輪到個人住房抵押貸款利率的7折優惠。這一政策對房價的影響很可能會超過營業稅。今年上半年,按揭貸款規模最大的工行、建行,個人房貸餘額的成長分別超過了17%和18%(在去年末已經很大的基數上),這個增速也快過其它類別貸款的整體增速。應當說利率打7折在刺激購房需求,提高居民住房消費能力方面發揮了很大作用。

您已閱讀43%(530字),剩餘57%(71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