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評級機構惠譽(Fitch)的報告認爲,中國在2013年年中之前,發生銀行業危機的機率高達60%。這樣的觀點,中國銀行業的高階主管們顯然並不認同。中國銀行董事長肖鋼日前接受FT採訪時回應稱,未來幾年不良貸款大幅增加的幾率很小。
中國銀行業的財務數據,包括即將集中披露的2010年年度業績,足以支持銀行家的「傲慢」——全行業淨利潤突破8000億元,不良貸款比率和餘額降至歷史新低。中國銀行股的市場表現,則顯示投資者的看法完全站在了「偏見」一邊——像工行、建行這樣的國有大行,A股的本益比(P/E)只有8倍左右,殖利率高達5%,是市場最不看好的行業之一。
悲觀派的基本邏輯是,中國銀行業的資產(風險)在過去兩年高速擴張,2009年和2010年的總計新增貸款約18兆,其中不少流向了房地產(以開發貸或按揭的形式)和地方政府平臺。按照歷史經驗,這部分貸款大部分將像上世紀90年代一樣,最終變成不良資產。
您已閱讀25%(395字),剩餘75%(119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