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果文章檔案

北韓
北韓舞劍 意在中國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丁果:從表面上看,北韓炮轟南韓延坪島,是針對南韓李明博政權和「美帝國主義」的,但透過迷霧,我們卻可以看到,金家父子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戲是演給中國看的。
2010年11月23日

詹其雄
日本放人並不等於中國贏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丁果:中國政府應允許詹其雄在中國法院打官司,要求日本進行賠償。以一場司法戰開啓中國拿回釣魚臺主權的契機,方可讓中國從「輸」走向「贏」,這叫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2010年9月25日

希拉里不入中國,意在中國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丁果:希拉里此次亞洲之行,尤其是堅持高調的美韓大規模軍演,表明美國的對華姿態,已經不再像歐巴馬政府執政初期時那樣溫情脈脈。
2010年7月25日

中美會在黃海「攤牌」嗎?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丁果:要避免中國和美國在黃海擦槍走火,甚至引發意外戰爭,還是要「解鈴還須繫鈴人」,讓肇事後躲在一邊笑看中美大國之爭的金正日出來自己收拾爛攤子,如此,黃海危機就會嘎然而止。
2010年7月7日

加拿大
胡錦濤高調訪加的玄機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丁果:中美關係起波折,就是中加關係的機會。這次胡錦濤在出席G20峯會前,將對加拿大進行正式國事訪問,再度證明了這個規律。
2010年6月20日

伊朗
伊朗制裁案上的中美博弈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丁果:中國參加美國和歐洲主導的制裁伊朗案,表明中國外交進入了靈活對應的新階段,並學會了在美國主導的國際議題上,找到中國的國家利益。
2010年6月11日

中美過招,勿擊要害?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丁果:第二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的結果表明,中美兩國都意識到,儘量不要挑戰雙方的核心利益,多多采用對方理解接受的對話方法,可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010年5月27日

李光耀
如何解讀李光耀?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丁果:對於中國來說,解讀李光耀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有很多的層次。但必須承認,李光耀對亞太地區政治平衡的把握,有著過人之處。
2010年5月21日

莫斯科給北京上的一課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丁果:最近兩件令全球矚目的國際政治事務——莫斯科紅場閱兵和金正日訪華,讓莫斯科和北京的外交技巧高下立現,前者大獲加分,後者黯然失色。
2010年5月13日

中國不做世界第一的智慧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丁果:在中美第二輪戰略與經濟對話之前,中國社科院公佈《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爲中國對美國的定位,以及中國的發展戰略目標,劃下了一條清晰的界限。
2010年4月30日

人民幣
中國面對人民幣公關危機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丁果:20國集團財長會議召開之際,歐巴馬說服印度、巴西兩國加入催促人民幣升值的大合唱,柔性外交可謂效果彰顯。失去了天然盟友的中國,該想一想前路與對策。
2010年6月6日

核安全上的中美「互惠」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特約撰稿人丁果:歐巴馬必須得到中方的首肯,才能讓此次核安全峯會的議題得到完美呈現。而一個無核化的外部環境,對中國也大有裨益。
2010年4月14日

人民幣
一場精彩的外交過招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丁果: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突訪北京,再次證明,中美關係的根本,還是經濟問題,而非政治問題。美中似乎在人民幣問題上「合作演出」,共同推銷「美中主導世界」概念。
2010年4月8日

美國醫改要動人民幣的乳酪?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丁果:歐巴馬不會爲谷歌與北京惡語相向,但會爲健保法案推動所需財政資源,不惜與北京翻臉,因爲這是歐巴馬的核心利益。
2010年3月24日

冬殘奧
爲何中國冬殘奧運動員顯得孤單?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丁果:冬奧結束後,接下去就是冬殘奧。與冬奧龐大的參賽隊伍比較,只有七個選手的冬殘奧中國隊,顯得有點淒涼孤單。
2010年3月18日

緬甸
後昂山時代的緬甸與中國

緬甸聯合民主黨常務副主席吳覺敏坦言,昂山時代走入終點,緬甸面臨新的發展機遇,該黨在西方和中國之間,將優先選擇與中國合作,共同打造新的經濟圈。
2010年3月16日

豐田「走麥城」的啓示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丁果:豐田的例子告訴人們,一個大品牌即使輝煌數十年,也不能喫老本。中國經濟正在進入開創品牌的新時代,如果能夠引以爲戒,前面的路也許可以更順暢一些。
2010年2月26日

中國是否應該減持美國國債?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丁果:有人說,中國連續減持美國國債,是對美國的懲罰。這是錯誤的思路,如果減持美債,是爲了分散外匯投資,那無可厚非,但如果是政治考量,那就是得不償失。
2010年2月19日

哥本哈根升起的新曙光

中美的讓步不是簡單的技術讓步,而是形成一個新的全球共識的寶貴起點。全球化的主題已經涉及經濟發展,環境保護,超越了戰爭和意識形態。這可能是人類送給自己的最佳禮物。
2009年12月19日

賴昌星
賴昌星:中加關係解凍「是好事」

賴昌星在接受最新專訪時表示,最近中加關係升溫對兩國是好事,而自己的官司將受到什麼影響則「聽天由命」。他首次披露,第一本自述將於明年初發行中文版。
2009年12月16日

歐巴馬
歐巴馬:和平總統還是戰爭總統?

12月1日,歐巴馬在西點軍校的講臺上宣佈增兵阿富汗,而僅一週多後,他將在奧斯陸的另一張講臺上,發表領取諾貝兒和平獎的感言。他的這個轉身,戳破了許多人的幻想。
2009年12月2日

歐巴馬
新日美同盟中的密碼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丁果:新日美同盟給中國和東亞帶來了巨大挑戰。在其形成的初期,北京可能需要採取三手策略,各個擊破。
2009年11月24日

歐巴馬
中美合作大,還是競爭大?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丁果:歐巴馬在訪華前,定位中國是合作伙伴,也是競爭對手。在東京時,歐巴馬宣稱歡迎中國崛起。
2009年11月16日

北韓
平壤:「不請自來」的玩家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丁果:北韓深恐歐巴馬的東亞之行將其邊緣化,更害怕中美日韓織成一張「圍困」平壤的大網。因此,它必須「先下手爲強」。
2009年11月17日

中國
中印領土紛爭的背後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丁果:中印關係可以說是二十年後最重要的雙邊關係,它將在這幾年逐步成型。而兩國如何在共謀經貿合作的同時化解邊界矛盾,卻依然難解。
2009年11月10日

美國撤出東亞就對中國有利嗎?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丁果:中國應一方面要求美國不要直接挑戰中國主權,另一方面要求其積極介入諸如北韓核武等問題的和平解決。
2009年11月1日

龍應臺
龍應臺眼中的「大江大河」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丁果:龍應臺對我說,「我要解開的,就是套在像我父親那樣的國軍憲兵連長身上的『惡魔化'形象。」
2009年10月20日

丁果
伊朗危機,中國有無第三條道路?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丁果:在伊朗和西方這種兩軍對壘的情勢下,中國實際上陷入了「選邊站」的尷尬境地。中國可能走出「第三條道路」嗎?
2009年10月12日

陳水扁
陳水扁一審定罪的挑戰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丁果:陳水扁被判無期徒刑,情緒最複雜的是大陸。除了高興,更有很大的壓力和挑戰。臺灣的真臺獨與真民主會不會來臨呢?
2009年9月17日

不要誤讀日本「政治變天」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丁果:一場選舉勝利的「變天」,能一下子改變日本的體制嗎?美國擔心日本民主黨外交政策「脫美入亞」有其道理,但中國的觀點可能存在很大的盲點,其樂觀值得商榷。
2009年8月31日

金正日
金正日的計謀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丁果:如果在這個時刻,美國以爲可以通過與平壤的直接談判,削落中國在北韓半島的影響力,那就中了金正日的計謀。
2009年8月6日

新疆
如何處理現代社會民族問題?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丁果:從北京官方釋放的訊息,以及各種目擊者的相關報導來判斷,新疆騷亂呈現出打砸搶的殘酷性,是不容置疑的……
2009年7月15日

中國
中加關係升溫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丁果:6月21至23日,中國外長楊潔篪首訪加拿大,引發加國朝野與媒體的很大反響。爲何如此?
2009年6月28日

呂秀蓮
製造話題的女人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丁果:「話題女性」呂秀蓮面對我們的採訪,不斷地變換著角色。從話語中可以聽出,她期待去大陸。她推崇跟她同樣是單身的中國前副總理吳儀,當我們建議她不妨與吳儀見面聊聊,呂秀蓮表示出極大的興趣,還問:她能來臺灣嗎?
2009年6月25日

朴正熙
朴正熙祕書憶強人政治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丁果:金榮洙20歲通過公務員考試,進入青瓦臺擔任總統祕書,他耳濡目染,在朴正熙統治晚期見證許多軍機要事,和當時東亞國際關係中鮮爲人知的內情。
2009年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