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總理溫家寶參加紐約聯合國會議,發出釣魚臺風波以來中國高層公開譴責日本的呼聲,以及拒絕會見日相菅直人之後,日方態度突然轉彎,日本那霸地方檢察廳24日決定放還被其非法扣押的中國漁船船長詹其雄,放還的理由是:「考慮到了對日本國民的影響以及今後的日中關係」,不過,爲了掩飾突然轉彎的尷尬,那霸地方檢察廳稱,將以「保留處分」的形式放還詹其雄。
爲何放人?很簡單,中方政府的「間接施壓」發生了直接效果,主要體現在:停止了人員交流,不顧損失展開了經貿「制裁」,甚至於逮捕了「違法的日本公民」等,這些舉措導致日本國內「舉國一致」的輿論發生了變化。但從國際輿論的角度來看,日本軟化的最主要原因,在於事件激起了中國民衆的極大憤怒,雖然兩岸三地的保釣活動在政府的約束之下,難以大規模展開,但海外華人全球規模的保釣活動已經風起雲湧,這對日本產生的國際壓力難以估計,更爲嚴重的是,在美國副總統拜登發言相挺日本,稱中美關係必須經過東京之後,讓北京猛醒,認識到要使釣魚臺風波解開死結,中國需走華盛頓的「門路」,溫家寶歐巴馬會談就是開始,日本體認到,如果中國不計代價,與美國修好,讓美國在釣魚臺風波上改變立場,那日本的「釣魚臺領土之說」便可能土崩瓦解,事實上,美國《紐約時報》專欄作家罕見撰文,稱從日本古地圖來看,釣魚臺就是中國領土,美國不會爲幾個荒島,與中國展開核戰爭,這樣的呼聲,比中國外交部的照會更加管用,日本無法充耳不聞。
問題是,日本宣佈放人,是否就是中國的勝利?恐怕不是。
您已閱讀44%(627字),剩餘56%(78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