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係

中國是否應該減持美國國債?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丁果:有人說,中國連續減持美國國債,是對美國的懲罰。這是錯誤的思路,如果減持美債,是爲了分散外匯投資,那無可厚非,但如果是政治考量,那就是得不償失。

歐巴馬不顧中國的強烈反對,如期會見西藏流亡領袖達賴喇嘛,再度給緊張的中美關係投上陰影。當然,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中國的連續抗議也產生了效果,那就是歐巴馬會見達賴的地點和形式發生了變化,不在象徵性極強的白宮橢圓形辦公室,而是在地圖室,而且不對外公開,變相成了高調的「祕密會見」,這在某種程度上等於給了北京很大的面子,以此減少這次會面帶來的衝擊。沒有人會相信達賴方面所說的話,即美國希望通過這次會面,向北京傳遞一個強烈的資訊,即必須要解決西藏問題。其實不然,歐巴馬的會面,純粹是美國國內政黨政治的需要,以及美國需要在與中國進行的各類政治談判中,保持住各種可以利用的政治籌碼,因爲隨著中國的快速崛起,隨著兩岸關係的緩和,美國的籌碼越來越少。

一如美國在挑戰中國的時候,很小心不要把中國逼入死角,總是留下一點回旋的餘地,其目的就是要獲得中國希望妥協而付出的代價,因爲逼入死角,唯一的結果就是破罐破摔,魚死網破,中國如今在挑戰美國的時候,也要防止逼美國走入死角,而是要「給出路」,讓美國付出代價來妥協,這纔是外交的高手段。中國要面子,美國也要面子,能夠做到我給你面子,你得給我裏子,這就是雙贏。

西藏問題和臺灣問題,是中國的核心利益,美國對臺軍售,會見達賴喇嘛,帶來的挑戰很嚴重。如何化解?那就是釜底抽薪,在對臺軍售問題上,北京採取對美國強硬,對臺灣則更柔軟,這次春節,胡錦濤主席到福建看望臺商,引發臺灣朝野的震動,認爲是對臺發出「重要資訊」。這就是「區別對待」,也是正確的途徑,而同意美國航空母艦停靠香港,更是直接向美國表達緩和的姿態;臺灣問題的處理方法,也可以用在西藏問題上,對待達賴喇嘛,不但要持續與其代表談判,只要談判對話繼續,西方在西藏問題上就難以挑戰北京,如果北京更進一步,邀請達賴走訪五臺山之類的佛教聖地,就可以大幅減少達賴在西方的影響力。

您已閱讀49%(770字),剩餘51%(81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