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係

中國告別「韜光養晦」?

有人認爲中國已經足夠強大,不必再遵循「韜光養晦」策略。但如果它真的對美國採取更強硬立場,讓爭執的性質超出「口水戰」範疇,它可能會付出很大代價。

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已過去近2個月,但會上的一段插曲仍在北京引起熱議。根據目擊者的描述,在最後幾輪緊張談判的某一刻,一名中國官員開始用手指著美國總統巴拉克•歐巴馬(Barack Obama)說話。

許多人認爲,中國正在採取一種不同以往的強硬外交姿態,上述事件最主要的象徵意義也在於此。正如一名歐洲外交官所言:「如果一個發改委副主任就能對美國總統做出這種舉動,那麼他們會怎樣對待我們其餘這些人?」

中美兩國之間幾乎每天都會出現新的摩擦:關於西藏、臺灣、人民幣,還有谷歌(Google)、伊朗、輪胎和雞爪。不只是美國,印度、俄羅斯和歐洲各國也與中國有著類似的摩擦。

您已閱讀21%(278字),剩餘79%(107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