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中國領導人訪問加拿大,常常是訪問美國或者聯合國的順道走訪,但是,這次胡錦濤主席訪加,情況有所不同。一是加國總理去年十二月對中國進行破冰之旅後,胡錦濤進行回訪;第二,加拿大多倫多今年主辦八國及二十國集團峯會,中國領導人自然要參加;第三,今年不存在主訪美國,順訪加拿大的形勢。有媒體報導,中國實際有意在這個時候讓胡錦濤主席訪美,原因當然是對去年十一月歐巴馬總統首訪中國的回訪,但是美國蜿拒,某些媒體說是華盛頓報復中國拒絕美國國防部長蓋茲一事。其實,只要觀察美國目前的政治形勢,就可以知道,在美國國會期中選舉之前,中國領袖不宜訪美,因爲國會議員,不管是執政黨還是在野黨,都在尋找機會做政治亮相,討好選民,英國石油公司總裁繼本田社長之後,在國會質詢中受到修理,引發美英民意大戰,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中美之間有貿易逆差,由人民幣升值問題,有臺灣議題,此時訪美,無疑引火燒身。
但是,中美關係起波折,就是中加關係的機會。這次雙方高調宣佈胡錦濤主席在出席峯會前,對加拿大進行正式國事訪問,再度證明這個規律。外人或許會猜測,中加關係爲何在停止了五年之後,隨著雙方高層的互訪,突然進入高潮?當然,這裏面有二十國峯會的時機因素,加方這次耗費頗具爭議的保安費,主辦峯會,顯然有藉此提升外交能見度的打算,而除了主辦國之外,美國和中國還是這次峯會中當仁不讓的主角,中美的較量會成爲會議中的亮點,也是輿論聚焦的主題。在這樣重要的峯會中,主辦國在會議的進程和議題順序的選擇上,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也勢必成爲美國和中國爭相拉攏的對象。
但是,在選擇偏向誰的問題上,加拿大有了新的算盤。本來,地大物博,人口稀少,生活安逸的加拿大,是美國的鄰國,同時也是最堅定的盟友,同時,加國經濟的八成,依賴美國市場,雖然加拿大人對美國的霸權也頗有微言,但在中美之間的選擇上,自然是追隨美國,無論是人民幣升值,還是貿易逆差,都是跟美國同調。但是,形勢比人強,目前的美國,民主黨的歐巴馬執政,與加拿大執政保守黨在理念上有差距,而美國應付自己的挑戰上已經焦頭爛額,失業率高企不下,墨西哥海灣漏油事件影響擴大,讓美國無暇關顧加拿大這個鄰居,更爲嚴重的是,美國經濟的衰退,市場的萎縮,讓本來依賴美國市場,向美國出口資源的加拿大遭遇重大的打擊,這就迫使加拿大向亞洲市場,尤其是像中國印度那樣的國家尋找新的出路,而更加巧妙的是,在時機上,最近一個階段以來,中美之間在臺灣軍售,在貿易戰爭,在人民幣升值等問題上,與中國爭議很大,中國拒絕美國國防部長蓋茲訪華,美國也婉謝中國高層訪美,這就讓加拿大有了左右逢源,不聽美國指令的巨大空間,關鍵是中國能否見縫插針,爭取渥太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