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呂秀蓮,最大的感覺是她對如何回應媒體可謂很熟悉。在陳水扁時代,作爲一個在民進黨內的異數,卻又兩度被阿扁指定爲競選搭檔並當選,她幾乎與媒體形成了極爲有趣的共存關係:一方面,在民進黨和執政當局的無形封殺下,她要藉助媒體發聲,把無聲的「權力備胎」,轉化成有聲的「政治資源」,擴大她對臺灣的影響力;另一方面,民進黨內的權力鬥爭又讓她受到媒體有意無意的批評攻軒,「深宮怨婦」說法流行海內外,以致於她還和媒體打了一場官司。這種媒體情意結的結果是,下臺後,她自己辦起了媒體,擔任《玉山週報》的董事長與社長。
呂秀蓮在採訪中,根據記者的問題,不斷在變換角色。攻擊馬英九政府,她不假辭色,順便爲陳呂體制的往日「政績」唱讚歌。對於民進黨,則根本不願意多講什麼,乾脆表態未來不可能去競選黨主席,用她的話說,機會是零,可見她對民進黨並沒有抱太大期待;但是,對於未來是否不再選總統,她拒絕表態,這並非表明她真的有可能在未來繼續選總統,而是說她要保持最大的政治能量,成爲左右民進黨未來大選佈局的一個影響因素,換句話說,搞政治搞了那麼多年,也備嘗政治的甜酸苦辣,但她還是難以忘情政治。說呂秀蓮是一個「政治女人」,應該不會過分,這也決定,她難以成爲一個專業的媒體人。
臺灣年底的縣市長選舉,對臺灣政局影響甚大,如果民進黨敗選,無疑就是證明馬英九的兩岸政策,獲得了民意的支持。針對讓她預測年底選舉的結果,呂秀蓮出乎意料之外地表示,民進黨應該全面罷選,理由是國民黨政府至今仍然沒有決定哪些縣市可以升格,從而需要延後選舉,這顯然是政治謀略。當我們追問她的這個意見是否已經提供給民進黨中央,她說這是首度向媒體公開這個想法,由此可見,呂秀蓮下臺之後,仍然沒有改變她即性放炮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