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中國來說,解讀李光耀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李光耀有很多的層次,中國網民和中國領袖,以及中國的學者,就有三種不同的解讀。
中國網民對李光耀明言美國不應該把東亞主導權拱手讓給中國一說,耿耿於懷,罵他是喫裏爬外,數典忘祖,挾洋自重;但是,胡錦濤、溫家寶並沒有受制於民粹主義的批判,高調會見李光耀,稱他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爲中國的改革開放提供了好的意見,也爲東盟與中國的合作奠定了基礎;而中國的學者,則高度讚揚李光耀在強敵環繞下建設新加坡這個都市國家的成就,他成立的自由市場與威權主義的結合也是對中國具有相當參考作用的模式,而他與美國即合作又鬥爭的關係充滿智慧,不用說,他還是最早看好中國崛起的著名政客,蘇州的高科技園區更是開了中國國際矽谷的先河。
有時候,李光耀確實有兩面周旋,好處全拿的投機傾向。以兩岸關係爲例來看,李光耀是兩岸領袖都信任的「傳話者」,一九九三年史無前例的兩岸辜汪會談,就是在李光耀斡旋下於新加坡舉行的,他之後也批評李登輝過於媚日,但同時,李光耀與民進黨高層的接觸也沒有中斷過,他還讓兒子李顯龍在就職新加坡總理前旋風訪問臺灣,引發爭議;民進黨最有可能角逐2012年總統大位的蘇貞昌,四月底就走訪新加坡與李光耀密談。由此可見,李光耀反對臺獨玩弄戰爭邊緣遊戲,因爲新加坡需要這個地區的和平穩定,但是,李光耀顯然也不願意看到兩岸快速統一,擔心中美日平衡被打破。
您已閱讀33%(583字),剩餘67%(115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