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

Lex專欄:新加坡帶頭「轉向」

新加坡發佈的半年度貨幣政策評估報告表明,亞洲央行唯美聯準和歐洲央行馬首是瞻的時代已經過去。一些亞洲央行已開始果斷地從刺激成長轉向對抗通膨。

「雙軌復甦」(西方復甦乏力,而東方復甦迅速)的說法,正成爲一種陳詞濫調。儘管如此,它所說的畢竟是事實。就在美聯準(Fed)還在唸叨(復甦可能需要)「較長一段時間」的時候,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昨日發佈的半年度貨幣政策評估報告表明,一些亞洲央行已開始果斷地從刺激成長轉向對抗通膨。

一方面尋求本幣「溫和而逐步的升值」,另一方面上調了本幣的波動區間,新加坡由此加入了澳洲與馬來西亞的行列,成爲首批收緊貨幣政策的國家。而更爲重要的是,這是新加坡金管局成立39年來首次採取這種「雙管齊下」的行動——它也是金管局對同時間發佈的經濟數據做出的回應。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新加坡國內生產毛額(GDP)摺合成年率成長了32%,增幅達到創紀錄的水準。

這一反應是否過頭?可能吧。金管局的經濟前景報告把今年全年的經濟成長預期從6.5%上調爲9%,這中間無疑有很多想當然的地方:例如國內需求將維持在「相對較高的水準」,而國外需求將繼續「提供支撐」。此外,儘管第一季度GDP的估計值格外強勁,但這也是由於前值的基數較低。通膨率雖持續攀升——2月份消費價格同比上升1%——但遠未接近引起恐慌的水準。

您已閱讀71%(488字),剩餘29%(19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