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論
登錄
註冊
我的賬戶
登出
搜尋
關閉
搜尋
FT中文網
Menu
首頁
首頁
FT中文網首頁
特別報導
「新四大發明」背後的中國浪潮
與FT共進午餐
西門子·智慧城市羣
未來生活 未來金融
高階訂閱
標準訂閱
熱門文章
一週
一月
季度
一年
會議活動
市場活動
FT商學院
FT電子書
職業機會
FT商城
日經中文網精選
中國
中國
頻道首頁
政經
商業
金融市場
股市
房地產
社會與文化
觀點
全球
全球
頻道首頁
美國
英國
亞太
歐洲
美洲
非洲
經濟
經濟
頻道首頁
全球經濟
中國經濟
貿易
環境
經濟評論
金融市場
金融市場
頻道首頁
股市
外匯
債市
大宗商品
金融市場數據
商業
商業
頻道首頁
金融
科技
汽車
地產
農林
能源
工業和採礦
航空和運輸
醫藥
娛樂
零售和消費品
傳媒和文化
創新經濟
創新經濟
頻道首頁
人工智慧
大數據
網路
新能源與新交通
其他
區塊鏈與數位幣
教育
教育
頻道首頁
學前教育
中小學與國際學校
高等教育與海外留學
商業與職場教育
教育改革與創新
觀點
觀點
頻道首頁
Lex專欄
專欄
分析
評論
社評
書評
讀者有話說
管理
管理
頻道首頁
FT商學院
職場
領導力
財富管理
人物
生活時尚
生活時尚
頻道首頁
樂尚街
美食與美酒
藝術及文化活動
品味
旅行
生活話題
藝術與娛樂
消費經
影片
影片
頻道首頁
政經
產經
金融
文化
FT看見
音訊
音訊
頻道首頁
麥可林學英語
BoomEar藝術播客
一波好書
音樂之生
i聽粉
每日英語
每日英語
頻道首頁
雙語閱讀
FT英語速讀
原聲影片
FT英語電臺
音樂之生
麥可林學英語
每日一詞
換腦ReWired
換腦ReWired
頻道首頁
登錄
註冊
我的賬戶
會員訂閱
兌換中心
郵件訂閱
我的關注
我的評論
我的收藏
我的銀行卡
登出
關注我們
WeChat公衆號
新浪微網誌
X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動應用大全
會員訂閱
兌換中心
郵件訂閱
我的關注
我的評論
我的收藏
我的銀行卡
RSS
中國社會
關注
蔣雨融致辭的「空洞」與網路揭批的暴劣
季彥:蔣雨融哈佛演講好壞本質應該只關乎正常思想言論的表達,無關特權、公平與否。公平訴求絕不應泛化爲無條件揭發、批判他人的通行證。
社群媒體
關注
如何修復Facebook?
桑希爾:旨在構建社區的社群媒體,常被用來製造社會分裂。有關「修復」Facebook的建議滿天飛,但沒有一個建議令人信服。
中國社會
關注
中國社會需要更多的「存疑主義」
嶽源:培養公衆的「存疑」意識,不僅能夠減少個人損失和社會成本,也能形成多元的意見環境,讓真理越辯越明。
中國政治
關注
世界越來越平,內外很難有別
笑蜀:隨著全球化的深入和網路的普及,中國分割國內外兩個輿論市場的高牆正在坍塌,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言論
關注
鴻茅藥酒事件在中國網路引起軒然大波
醫生譚秦東因指責鴻茅藥酒虛假宣傳而被拘留一事曝光後,網路抗議指向了企業利用法律懲罰其產品批評者的能力。
內涵段子
關注
生活本是五花八門的俗
清華大學社會學教授郭於華:沒有哪個社會只存在一種品味,只認同一種產品,只允許統一的娛樂模式,只肯定一種生活方式。
網路
關注
收回科技大公司的「免責金牌」
福魯哈爾:大科技公司已擁有煽起或遏制網路仇恨的能力,所以允許其對用戶幾乎所有非法內容免責的法律必須改變。
媒體
關注
《端》動盪: 「我們」的時代需要什麼樣的媒體?
陳振鐸:媒體更應該是平權、互相尊重與包容的社會學意義上的「我們」的聚合體,而不單是「反對主義」的聚合。
法治
關注
從麗江法官一事看中國法治困境
常紅曉:法官作爲特殊職業羣體應忠誠於憲法和法律,法律之外,其職業行爲不應受干預,這是法治國家的要求。
德國
關注
德國歐盟專員爲不當言論道歉
厄廷格就上週侮辱了中國人、女性、同性戀羣體及比利時瓦隆大區的演講發表語氣謙卑的道歉,這已不是他第一次失言。
2016中國兩會
關注
如何進行建設性的公共批評?
王恩學:建設性批評因愈發緊張的社會對立而顯亟需,是促進階層溝通、凝聚社會共識、消解社會對立的低成本路徑,但建設性批評重在踐行也難在踐行。
微網誌
關注
中國軍報批駁網路「歷史虛無主義」
最近加多寶的一次行銷活動,讓知名博主作業本兩年前一條辱及革命烈士的微網誌浮出水面,並引來軍報介入,狠批歷史虛無主義的網上「任性」。
新浪
關注
中國政府警告新浪加強「自律」
社會
關注
媒體札記
關注
媒體札記:抓了典型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徐達內:作爲業界公認最配合宣傳指令的「老大哥」,新浪被「掃黃打非」工作組通報整頓,讓圍觀者充分領教了官方「淨網」的決心。
媒體札記
關注
媒體札記:被叫停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徐達內:荊州電視臺一位年輕主持在直播節目中被當場更換,引發業內外對媒體批評官員尺度的辯論,究竟是「罵得好」還是「借題發泄個人情緒」?
新浪
關注
新浪微網誌用戶增速創歷史新低
十八屆三中全會
關注
權力謙抑才能樹立執政權威
北京大學憲法學教授張千帆:網路時代政府不具備完全撲殺言論影響的能力,官民間的惡性拉鋸是對執政權威的最大傷害。贏得尊重的並不是不可挑戰的權力,而是寬容。
謠言
關注
薛蠻子事件背後的公權之辨
北京大學憲法學教授張千帆:政府可以抓薛蠻子嫖娼,但不可以因他是「不順眼」的大V而抓他嫖娼。如此行爲表面上合法,實際上是動機不正、主觀違法。
我是書蟲
關注
穩定的邊界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連清川:恰如《言論的邊界》所述,穩定是爲了公共利益、民衆福利和自由生活。以穩定之名傷害這些,穩定就失去了正義性。
熱門文章
1.
中國經濟的問題是不是「消費不足」?
2.
作爲保守主義的川普主義及其誤解
3.
「新消費熱」中的冷思考
4.
中國企業利潤下降,如何扭轉?
5.
川普服務於誰?
6.
「伊隆終於醒悟」:馬斯克努力從川普手中拯救特斯拉
7.
中國悄然擴大稀土和磁體出口管制
8.
一週新聞小測:2025年7月5日
9.
對「主理人」的刻薄嘲笑,是傳統階層觀對身份重構的本能抗拒
10.
全球關鍵礦物「去中國化」進程或將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