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

世界越來越平,內外很難有別

笑蜀:隨著全球化的深入和網路的普及,中國分割國內外兩個輿論市場的高牆正在坍塌,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內外有別是中國文宣的一個基本原則。說白了,就是對內對外兩套不同的,甚至完全衝突的話語體系。比如,不定於一尊,國際關係民主化,就只適於對外,不適合對內。在國內講的,比如定於一尊,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肯定不能拿到國際上講。此種兩軌制建立在一個前提下,即有一道高牆,把國內國外兩個輿論場分開。國內的聽不到國外的,國外的聽不到國內的,國內外兩個輿論場完全割裂。

這在過去的確管用,尤其在國際社會管用。國際社會尤其美國等發達國家,曾經對中國有好印象,認爲中國還是一個講道理的國家,友善的、可以合作的國家,遲早會融入美國主導的國際社會,而不會對美國及其主導的國際秩序挑戰。所以,無論國內輿論如何翻江倒海,一般不會連累中外關係尤其中美關係,中國所處的國際環境不會受大的影響。內政就是內政,外交就是外交,井水河水分得很清。

但是,隨著全球化的深入和網路的普及,分割國內外兩個輿論市場的高牆正在坍塌,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輿論市場兩軌制隨即走向末路。但中國有關當局對此渾然不覺,還在不惜耗費巨資,全球佈局大外宣,向全球尤其向美國等發達國家講述官方版「中國故事」,在全球重塑官方版「中國形象」。

您已閱讀14%(486字),剩餘86%(310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