槓桿率

爲何需要提高中央政府槓桿率?

張林:無論從國際比較還是從債務通縮風險的現實來看,中央槓桿的擴大是必要的,有助於避免疫情衝擊下的微觀經濟主體資產收縮。

中國債務風險的結構與應對

程實、高欣弘:中國高槓杆率的背後隱藏了三方面債務品質問題,分別是居民失衡的債務結構、企業低迷的資本產出效率及地方政府的隱性債務風險。

穩定槓桿率提高經濟成長質量

秦勇:要維持金融風險穩健,最根本是實現槓桿率與勞動要素生產率提高的匹配,這樣可以減少政府藉助於槓桿率上升的衝動。

下半年中國經濟三個關鍵詞

劉海影:判斷下半年中國經濟走勢,涉及到三個關鍵詞:問題、工具與挑戰。同時我們需要分別看看,政府、家庭與企業分別做出了怎樣的選擇。

2008年金融危機的五個意外結局

邰蒂:如果你回顧這10年來金融業的演變歷程,相對於雷曼兄弟破產後那段恐慌時期的主流敘述,至少有五個地方令人意外。

從資產週轉率看股市估值繼續走高的可能性

科克:資產週轉率尚不是一個廣爲人知的術語。現在快速回答:就資產週轉率而言,0.9和0.6,哪個數字更好?

理財
中國樓市槓桿到底有多大?

研究樓市槓桿是爲了帶來思考的餘地而非結論本身,市面上到底哪些結論是譁衆取寵?哪些又是「盛世危言」?

債務
求解「去槓桿」:「權威人士」的頭號任務

劉勝軍:權威人士訪談中最值得關注的當數「去槓桿」;中央政府應設計出「激勵相容」的改革方案,讓各級官員和銀行都有正確的激勵去推動「去槓桿」。

債務
中國槓桿率真的偏高嗎?

北溟:中國債務水準過高且不可持續,這是海內外經濟學界的主流看法,但回到槓桿概念的本原,結論或許與主流相反:中國經濟的槓桿率並不高。

銀行業
銀行監管標準不宜簡單化

渣打銀行行政總裁冼博德:不論是槓桿率,還是標準化的風險加權,都會扭曲和模糊銀行的現實風險。監管標準的簡單化,將讓銀行以及整個銀行體系更容易遭遇危機。

銀行業
銀行去槓桿不會拖累經濟成長

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副董事長赫尼希:美國銀行業監管機構提出新的資本金要求,將限制大銀行過度舉債融資的能力,增強抵禦金融衝擊的能力。

銀行業
Lex專欄:令人擔憂的監管提議

降低銀行槓桿率會造成4.6兆美元的「回購」市場縮水,各銀行融資成本也會相應提高。旨在降低銀行風險的監管提議讓人擔心的就是這一點。

銀行業
監管令銀行更不安全

歐洲三大銀行最近開始同時縮減現金儲備。爲了遵守槓桿率規則,銀行家正變得不那麼在乎流動性。但事實上,此舉無異於拆毀了防範新一輪流動性危機的支柱。

槓桿率
深化對槓桿率的認識

中國社科院學者張明:萊因哈特和羅格夫的論文引發爭論,究竟是高債務導致低成長還是相反?政府債務還值得擔憂嗎?全球金融危機也爲全面認識槓桿率提供了機會。

分析:預測銀行生存能力的新工具

英國銀行業被迫率先按照標準化方式披露槓桿率,但英國央行稱,銀行這樣做並非心甘情願,它們在披露數據時仍然聲稱,有關槓桿的規則還在變化中。

槓桿率監管不應抑制金融創新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石蹊:中國銀行業有引入槓桿率監管的必要,但其負面效果不可忽視,銀監會《商業銀行槓桿率管理辦法》的要求可能過嚴,應當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