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中國債務風險的結構與應對

程實、高欣弘:中國高槓杆率的背後隱藏了三方面債務品質問題,分別是居民失衡的債務結構、企業低迷的資本產出效率及地方政府的隱性債務風險。

近期,IMF和世界銀行均下調了對2022年全球經濟成長的預期,除了表達對高通膨持續性的擔憂外,還強調若隱若現的新興市場國家債務風險或將成爲下一隻黑天鵝。

根據IMF數據,2020年中國總體債務佔GDP的比重達到268.8%,顯著高於新興市場國家的平均水準,然而單純以槓桿率高低論債務風險並不合理,還需結合各國實際發展情況、金融體系完善程度等。

事實上,無論是從存量外債比例還是現有政策空間看,中國的債務風險都要遠低於其他新興市場國家。儘管中國債務風險並無「近憂」,但深入研究債務問題仍有必要,經濟週期與債務週期如影隨形,債務結構與質量往往能反映中國實體經濟各部門的運行情況,併爲我們商討經濟發展對策提供新的視角。

您已閱讀8%(304字),剩餘92%(372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